閱讀歷史 |

第610章 蠢蠢欲動的西夏(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李乾順說道:“金國背後唆使高麗殺宋使,目的何在?”

“是為了挑唆戰爭,將宋陷入疲憊之中。”李察哥說道,“陛下想一想,金國三番五次讓我們南下攻宋,挑唆宋夏之戰,目的何在?”

“也是為了讓我們消耗宋國。”

“沒錯。”李察哥繼續說道。

“為何高麗不像我們那樣拒絕金國?”李乾順好奇起來,“惹怒宋朝,成為金國的棋子,對自身不利,如此簡單的道理高麗國主難道不懂嗎?”

“陛下!”李察哥非常嚴肅地說道,“沒有人會蠢到連這種道理都不懂,高麗人之所以殺宋使,惹來宋麗之戰,並非高麗國主蠢,而是形勢比人強。”

“形勢比人強?”

“高麗毗鄰金國,金軍鐵騎從遼陽府出發,只需數天便可以抵達高麗國內,高麗國內毫無阻隔,只能任由金國討伐,而我們不一樣……”

李乾順明白李察哥的意思了。

有很多人動不動就上升到個人智商的問題來分析複雜事件,最終得出來的結論就是:他們怎麼這麼蠢!居然幹這麼蠢的事!

但許多時候,並非他們蠢,而是許多人看問題的層面過於單一。

脫離大環境來分析個人智商,都是極度不合理的。

西夏人之所以有底氣拒絕金國,是因為西夏全民皆兵,依然保持著党項人的諸多習性,戰馬充沛,戰鬥力旺盛,且地形極其特殊。

西夏的北部是沙漠,東部有賀蘭山。

當年遼國打高麗,攻陷了高麗國都。

但是當年遼國打西夏,被西夏給反殺了一波。

金國想要用威脅高麗那樣威脅西夏,風險是極大的。

如果金國一定要來硬的,西夏不從,金國興兵來伐,即便贏了,自己也會脫一層皮,最終便宜大宋朝。

所以很多時候,根本不是高麗君臣蠢,而是勢必人強。

那些總是過分強調人本身作用的人,對世界的認知是殘缺的,很容易陷入看誰都蠢的尷尬境地,而不自知。

李乾順沉思起來,他來回走了幾轉,突然停下來,說道:“但現在真的是要回銀州的絕佳時期。”

“陛下是認為宋國東征高麗,國內資源大量東進,無暇再與我們打仗,所以可以趁機出兵?”

“朕確實有這個意思。”李乾順說道,“銀州在宋國手中,朕是夜不能寐。”

“但陝西宋軍資源充沛,東征的宋軍可不是從陝西排程的,我朝要出兵,未必能立刻奪回銀州,雙方陷入僵局,我們豈不是陷入金國的圈套?”

李乾順繼續來回走動起來,他不說話。

足足好了好一會兒,才問道:“你可知曉,前年為何朕答應了宋夏議和?”

李察哥愣了一下,他沒想到李乾順突然提這個問題,他說道:“宋朝願意全面解開榷場,為我們獲利,符合我們的需求。”

“這只是其一。”李乾順說道,“如果我與趙官家坐在同一個桌子上對賭,那一次,趙官家是將陝西所有的底牌全部發動了,這是我們看得到的,他還有我們看不到的。”

“看不到的?”

“大宋的國土比我們更大,軍事緩衝地帶更深,這是宋國無形的優勢,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常常被人忽略的,如此一來,趙官家比我們更有底氣。”

“我們有顧慮,且唯一的顧慮是擔心被削弱,沒有軍事緩衝,便會被金國有機可乘,這是趙官家當時吃定我的主要原因,我心中的顧慮比趙官家更多,但現在局勢不同了。”

“現在局勢為何不同了?”李察哥好奇地問自己這位兄長。

“現在趙官家花費大量的兵力和財力東征高麗,趙官家心中就會有顧慮,即便陝西的宋軍未動,但若是我們全國皆兵,大舉南下伐宋,在宋國對付高麗的時候,把戰局全面拉開,若你是趙官家會怎麼想?”

“臣會思考,討伐高麗要打多久,宋夏之戰要打多久,國庫裡有沒有那麼多錢?”李察哥如實地回答道,“而且戰爭的時間,並不被個人控制,時間一長,巨大的財力和人力恥辱投入其中後,想要結束是很難的,若強行結束,意味著認輸,認輸意味著要承擔對方提出的條件,從而引發後面諸多財力問題。”

李察哥的思維還是非常清晰的,不愧是掌管整個西夏軍政的,難怪當年劉法都敗在了他手中。

“更重要的是,一旦前線出現諸多問題,人心混亂,引發更多問題,甚至影響朝堂鬥爭,必然有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