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86章 交通大基建?(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這麼快就有人推薦康王了,這是趙寧沒有想到的。

看來權力場的利益爭奪者們,就像海里的鯊魚,稍微聞到一點點血腥味,就會瘋狂湧過來。

讓趙構來任職安南都護府大都護這個想法,其實趙寧是有的。

對於大宋朝制度的調整,也一直是趙寧這段時間在思考的諸多問題之一。

這時,王懷吉又在門口說道:“陛下,今年的科舉狀元張九成在大慶殿外恭候。”

趙寧合上書,說道:“朕這就過去。”

趙寧到了大慶殿後,宣張九成進殿。

“學生參見陛下,吾皇萬歲。”

“免禮。”

“謝陛下。”

張九成到這裡來,當然是有原因的。

張九成是今年的科舉狀元,此時此刻東京城最風雲的人物。

不知道有多少大佬想要拉攏他。

但他還不滿足,他提出要做制科考試。

所謂的制科考試就是大科、特科,是古代選舉非常之才的考試。

在北宋,秘閣試六論是制科考試的關鍵環節,也是最難的一個環節,透過了,就可以見到皇帝,參加御試。

所謂的秘閣試六論出題範圍極廣,包括了九經、兼經、正史,以及武經七書。

大宋朝的武經七書是《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七部經典。

顯然,張九成透過了秘閣試六論,進入了最後環節。

在正史上,兩宋三百多年的御試只有二十二次,入等者不超過四十餘人,入三等者只有四人。

當年,蘇軾參加了兩次制科考試,均入三等,足見蘇軾之才。

很多人認為的蘇軾是文學家和吃貨,但是在當時的宋人眼裡,蘇軾可是正兒八經的宰相之才,大宋朝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才人物。

至於有些人說蘇軾是低情商,那可能是歷史圈裡最大的笑話了。

“久聞卿年少時追隨楊時求學,才識過人。”

“學生只是比常人多了幾分刻苦,談不上才識過人。”

趙寧也不吝惜讚揚,他說道:“能到這裡來,說明你的確有過人才識,能有你這樣的人才,朕心甚慰。”

其實張九成這個人,趙鼎多次跟他提及過,確實是一個能做事、敢做事的人才。

趙寧和趙鼎在用人方面從來秉承著一個原則:敢做事!

官場是個權力體系極其複雜的地方,它又有著一個巨大的慣性思維: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以至於在執行層面的許多事情很難落地。

而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之間的區別並不在于思考問題,那些相互攀比“這個問題我早就想到了”的人,基本上沒一個能成事的。

說它一萬遍,不如干她一遍!

而張九成就是那種敢做事的人。

趙寧也不再含糊,直接出題,他說道:“對於宋金關係,你如何看?”

張九成沒想到趙官家出的題目,竟然是如此言簡意賅。

與過去那些文縐縐、故作高深的題目不同,這個題目聽起來,彷彿十分簡單。

換做一般人,可能立刻就有了答案,例如:宋金關係緩和,雙方貿易正常往來,就像過去的宋遼關係一樣。

又或者會說:那是金國的陰謀,他們在麻痺我們。

但顯然趙官家要的不是這麼簡單的兩個判斷。

張九成說道:“對於宋金關係,臣認為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狀態。”

“哦?”趙寧愣了一下,興趣來了,他說道,“你細細說來。”

“宣和年間,我朝武功廢弛,但富有四海,金國虎狼,焉有不南下之理?然則經歷數年交戰,金國也頗有損失,你來我往,才有了現在的和平,但金國只在做短暫的休整,很快必然還會有一場惡戰。”

“你說此話依據何在?”

“學生翻看了這些年官報中金兵的傷亡,數場大戰下來,根本沒有傷及金國根本,金國滅遼太快,內部管制不穩,這短暫的和平,只是金國中場休息罷了。”

趙寧心中對張九成的回答很滿意。

真正的人才,你既要能判斷事務的結果,但也要給出合理的解釋。

但是趙寧並未表現出來,他說道:“那大宋該如何應對?”

“我朝有兩大敵人,一為金人,二為西夏,金人下一次南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