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55章 培養金奸的戰略(第三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事實上,從經濟角度來分析,國營作坊的成本還可以進一步降低。

雖然沒有蒸汽機,但是大宋並不需要將成本降到英國向全世界傾銷的那種變態的地步。

流水線、新式的紡紗機,足以改變商業格局。

影響一個商品價格的幾個重要因素:

一、生產力。

如果是機械化,就可以省去一部分人工,提升速度。

二、流水線分工化。

在傳統的手工作坊,一個工匠負責了一件商品的全部。

加入一件商品需要四個步驟,傳統工匠做完第一個步驟後,接下來做第二個步驟,第一個步驟的工具就會歇息在一邊。

同樣的,做第三個步驟,第二個步驟的工具也會歇息在一邊。

如果是流水線,一個工匠只需要不斷做同樣一個步驟,那就不存在工具歇息了。

經過嚴密測算,流水線分工比傳統制作的效率至少高三倍。

大宋目前的流水線,為什麼不能達到三倍?

因為牽涉到第三點。

三、供應鏈也是影響商品價格的重要因素。

包括原材料採購、倉儲、生產分配。

按照流水線測算1000個女工,一年是可以生產90000匹布的,但是目前只能生產50000匹布。

其根本原因是原材料的採購、倉儲分裝和分配體系並不完善,導致生產線的原材料供給會出現不足。

這需要更長時間的磨合和最佳化。

四、物流,也就是趙寧解釋的運輸問題。

眾所周知,物流是商業裡一塊利潤隱藏黑域,將物流合理化,能夠節省不少錢。

其實這一切都圍繞著微觀經濟學裡的一個概念:邊際成本。

通俗一點來說,當生產規模達到一個量級,增加的1000個產量,可能只需要增加10的成本。

但是當增加10000的產量,可能需要增加1000的成本。

這是後世經濟實踐中的規律。

當增加10萬的產量,也要增加10萬的成本的時候,就意味著工廠不需要再擴建了,因為不會提高效率了,就自然不會帶來更多利潤。

虞允文說道:“東京郵政現在有多少人,未來一年有多少人,能滿足多大的運貨量?”

“去年的時候,陳規已經彙報了北方各路驛站建設,朕可以先調撥一萬人到東京郵政,東京郵政作為國營商社,自負盈虧,這一萬人的俸祿東京郵政自負,從運輸利潤中得到。”

虞允文算是徹底明白了。

傳統的貨運押送,效率低,且收費混亂,一次運輸承載有限,不能充分發揮押一趟貨的利潤空間。

現在朝廷以正規商社的形式來操辦,將這一部分的利潤分到了郵政裡,這退伍的廂軍,也有了生計,運輸效率也提高了。

多贏的局面。

東京郵政雖然五天前開設,但至少一兩年前就開始規劃了。

虞允文感覺朝廷對治理天下的術法,遠超自己的想象。

也不知道這東京郵政是誰想出來的,如此的巧妙。

他說道:“如此說來,東京郵政還能牽涉到海運?”

“朕正有此意,錢喻清在南海開設海貿,杭州造船廠和福建造船廠的船都不缺。”

“臣倒是覺得,這郵政也可以適當開放給民間,充分調動民間的力量。”

“這件事王宗濋在操辦,朕需要你去北邊組建榷場,統管邊貿。”趙寧氣定神閒地說著,“按照朕剛才與你商議之事,擬定一份宋金商貿策論,朕只有一個目的,將交鈔滲透到金國民間。”

虞允文問道:“臣愚鈍,陛下為何一定要將交鈔滲透到金國民間?是因為想要印錢買金國貨品嗎?”

趙官家露出神秘地微笑:“這只是其一,有一天,朝廷北伐之時,金國民間持有大宋交鈔的商人,只會做一件事,就是帶著他們的財產來大宋,並且以後為大宋賣命。”

這就是培養帶路黨。

虞允文從皇宮裡出來的時候,他的思維依然沉浸在趙官家帶來的震撼中,感覺自己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此時的虞允文還並不知道,這是他事業的起步,未來還有更廣袤的商業帝國戰略等待著他。

轉眼已經到了十月二十五日,李堃從占城回到了吉陽軍。

十月底的吉陽軍(三亞)酷熱漸漸散去,甚至空氣都沒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