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19章 嘴裡的主義,心裡的生意(第三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所以王卿此話何意?”

王次翁說道:“臣覺得,民意還是要聽一聽的。”

趙寧沉默下來。

王次翁是秦檜的狗腿子,他說的每一個標點符號,背後都是秦檜在授意。

看來高俅之前說的話,未必就是高俅討厭秦檜故意栽贓嫁禍啊!

或者說,高俅想栽贓嫁禍,但沒想到自己猜中了。

趙寧說道:“民意自然要聽,但金人是否真的與我朝有繼續保持和平的誠意,你王次翁能拍著你的胸脯向朕保證嗎?”

王次翁立刻神色變得緊張起來,支支吾吾說道:“臣也只是如實稟報。”

說完。王次翁灰頭土臉退了下去。

這時,秦檜出列說道:“陛下,金人狼子野心,不可輕信,現在遼東復州在我軍之手,金賊內部必然有所顧慮,不敢亂來,我們大可不必理會金賊,他們要打,我們便跟他們血戰到底!”

秦檜的聲音在大殿內迴響,這一刻,他彷彿變身成一個願意隨時上前線拋頭顱灑熱血的忠義之士。

他繼續說道:“至於韓良臣收復復州,朝野上下難免有小人嫉妒,臣以為不但不能懲罰,還要表彰,以鼓舞遼東士氣!”

趙寧看著秦檜那張老實本分的臉,難怪能騙過趙鼎、張浚等人。

其實趙寧並不想現在跟金國打全面戰爭。

原因也很簡單,時機未到。

團體和組織就像個人一樣,都是有能量的。

個人在生活中過分消耗自己的能量後,會變得很低落。

例如一夜狂嗨,第二天肯定會無精打采。

那種歇斯底里的發洩會消耗大部分能量,換來的不是舒坦,而是低落。

組織也是如此,並且組織的能量在消耗之後,面臨的局面比個人要複雜得多。

例如面臨一場緊繃的戰爭,打之前,會有主和派和主戰派的撕扯。

打的過程中,所有人神經都緊繃,大家都睡不著覺。

畢竟戰爭是政治的延伸,一場戰爭人員配置、物資供給、軍費開支,都牽涉到各方利益集團。

稍有風吹草動,可能就會被無限放大,成為一派攻擊另一派的藉口。

若是打得順利還好,後方矛盾會少一些。

若是一旦打的不順利,內部必然會有人站出來搞事情,且會有一大部分人站出來搞事情。

這樣外部內部雙重消耗,都會大大消耗一個組織的能量。

過後這個組織將會處於一個長期低落、疲勞狀態,甚至會自我開始內卷、收縮。

想要重新振作一個組織,難度遠遠大於個人,且難度隨著組織的規模遞增。

大宋目前還在積蓄能量中。

前幾次戰略上的勝利,以及內部新政的成效,都在為大宋重新賦能。

貿然打一場沒有準備的全面打仗,毫無章法地揮霍自己的能量,這不是一位合格的戰略大師該做的。

至於現在的局面嗎?

主戰派有主戰派的立場,主和派有主和派的利益。

且必須辯證性地認識到一點:靖康六年的主戰、主和,與靖康元年的利益分配已經全然不同。

從趙寧目前收集到的諸多資訊看來,主和派主要分這幾類人:

一、在邊境有大買賣的。

這類人一般與金人有商業往來,一旦打仗,買賣可能會中斷,失去的是真金白銀。

這類人具體有哪些,不是那麼好查詢到的,但至少表面上有浮現幾個出來。

二、南方一些官戶、形勢戶。

這類人是大宋朝的老舊勢力,沒有經過新政洗禮,還匍匐在南方吸血。

一旦打仗,擔心朝廷向南方加稅,把刀子揮到他們頭上來。

而趙寧此次南下,無疑是驚動了大半個南方的舊貴,接下來他們會更加激烈地搞事情。

三、一部分讀了幾本書,特別想向世界表達自己,但連基本的世界觀都不健全的讀書人。

這些人也分兩部分,一種是真的單純,說的難聽點是真的蠢。

這些人腦子裡實在沒有東西,但這個世界又是如此殘酷,於是生物的自保本能被迫啟動了,思考自己該如何在這個世界堅強的活下去呢?

在經歷了一系列弱智的思考後,他們發現了這個世界有一種東西就擺在那裡,這種東西隨手就可以拿來,並且武裝在自己身上。

只要這種東西一旦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