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99章 大宋朝的徭役(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跑在前面的那些人看見前方的路被攔住,停下腳步,又回頭看了看,後面追趕的已經逼近。

不少人乾脆衝進兩邊的田裡。

這附近有麥田,也有水稻。

五月中旬的麥子,明顯已經飽滿起來,甚至區域性有些地方已經金黃,可以看見田間有農民正在收割。

看來青黃不接的季節再過半個月即將過去了。

按照時間點來掐算,這個時間,北方各路官府應該已經開始籌備收取夏稅。

到六月的時候,州府、縣城的吏員就會全部行動起來。

南方的水稻,則要等到秋天。

這就是古代夏稅和秋稅的由來。

趙寧感到很奇怪,那群人奔逃得甚是慌張,彷彿被野獸追趕一般。

後面追趕的人喊道:“站住!別跑!”

那些站在道路中間不知所措的人被後面的人追趕上,迅速圍了起來。

一部分人衝進田裡,將企圖逃走的人摁在水田裡,強行拖了回來。

“跑!再跑啊!”一個體格健壯的男子一腳將一個逃跑者踹飛,惡狠狠說道,“再跑打斷你的腿!”

其他人陸陸續續被抓了回來。

“李大郎,看那邊,有人過來了。”一個曬得像炭的胖子在那個體格健壯的男子耳邊說道。

“我看到了,你們先清點人。”李遂說道。

趙寧帶著人走了過來。

兩千騎兵,雖然看起來沒有著甲冑,但這種規模,誰都不敢忽視。

而且以中央禁衛旅的野戰實力,兩千騎兵能在江漢平原上來去如風,無人敢當。

真要是動起手來,能從荊湖北路橫推到荊湖南路,血流成河。

趙寧騎著馬,塵土飛揚,馬蹄聲如雷一般,震人心魄。

眾人站在那裡,心頭都有些擔憂。

待靠近後,趙寧掃視一轉,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李遂出列道:“不知上官從何而來?”

趙寧卻不直接回答,而是問道:“我問你這是怎麼回事,為何抓這些人?”

李遂答道:“這些人擅逃伕役,觸犯了律法,我們是奉命將這些人抓回去!”

其中一個被抓的人說道:“我是鄉村戶五等戶,不需要服伕役!”

“沒有這種說法!”

另一個人說:“我已經交了錢,我已經交了免役錢!”

李遂說道:“現在工事吃緊,全部都必須服徭役!”

“可是我們的田誰來種,我們家裡在開荒……”

“我們不管這些!”李遂冷聲說道。

趙寧這一聽下來,大致也就明白了。

這件事牽涉到大宋朝的徭役制度。

徭役這東西,古代都是有的。

顧名思義就是普通老百姓免費給官府幹活,例如開通水利、運輸稅糧等等。

不過,到了宋代,徭役制度有了極大的變化。

唐代的坊制在宋初被取消,門市部在城內發展起來,出現坊郭戶和鄉村戶。

田地總量大增,糧食產量大增,技術生產力大增,水渠數量大增,商業出現空前繁華。

手工業也隨之繁榮。

這個時候,如果再像過去那樣全民服徭役,就會影響到手工業、商業。

大宋朝國庫收入有七到八成是商業收入,手工業、商業受到影響,朝廷的國庫收入就會受到影響。

而且大宋朝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廂軍。

翻看宋史會發現,廂軍貫穿兩宋,並且數量逐年遞增。

神宗時代,廂軍的總人數高達30萬。

廂軍原本是古代時期,各個藩鎮勢力的正規軍。

大宋建國後,為了削弱地方勢力,從原藩鎮廂軍中挑選精銳加入禁軍。

但是卻一直保留廂軍,廂軍逐漸變成後勤軍。

大宋的行政劃分中有路、州府、縣,但是也有一個行政單位叫“軍”。

例如現在岳飛所在發阜城就屬於永靜軍。

這些軍,顧名思義就是有廂軍駐紮,屬於軍區。

此地是荊湖北路的荊門軍,也是軍區,有廂軍駐紮。

眾所周知,大宋朝一直財政困難,為何不裁汰廂軍呢?

因為廂軍承擔了很大一部分過去老百姓承擔的徭役工作,而且主要是力役。

所以宋朝,力役就是被廂軍所取代了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