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96章 今日朕手中劍以爾等始!(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周宏說道:“提舉常平司的糧食夠是夠,但臣也是為了以防萬一,若是出現災情,糧價上漲,提舉常平司有充足的糧食放到市面上穩定物價,至於周知府說的借貸一事,臣完全不知情。”

周建德連忙說道:“陛下,臣句句屬實,周倉在臣這裡放了八萬貫!臣這裡有賬目,臣有賬目!”

“賬目在何處?”

“就在後面書房。”

趙寧示意了一下,命人帶著周建德去取。

不多時,賬目便取了回來。

趙寧開始仔仔細細地看。

李召彥和周宏的錢自然不是一次性全部給交給周建德。

賬目記錄還是很清晰的,何年何月進賬多少,利息收入是多少,在哪些縣和村莊進的,都寫得明明白白。

甚至還有一些賬目十分殘酷,例如襄陽府劉家村,劉二河因無法按時償還利息,被迫將妻女賣到襄陽府怡紅樓,換取一百貫,作為償還。

還有一些賬目是分紅。

當然,更細的賬目也有郭榮這樣的地主商人以什麼價位賣糧食,官府又明目上以多少價買進糧食,而官方賬目上記錄的又是多少,有多少放到了官員的口袋裡。

趙官家冷冷瞥了一眼李召彥,道:“李召彥,你的奏札還在朕的文德殿內放著,你三番五次上書言民間之疾苦,朝堂諸公皆言卿乃國之棟樑,若不是朕親自來一趟襄陽府,朕都以為你真的是憂國憂民的好官了!”

他又看著周建德,說道:“你奏札裡的減免賦稅,到底是減百姓的賦稅,還是減地主、鄉紳的賦稅?”

階級誕生之始,人與人的身份地位開始產生難以逾越的鴻溝。

奴隸制時代,奴隸主用最直接的方式規定奴隸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

殺一個奴隸,和殺一隻雞沒有什麼區別。

當人口和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天子和諸侯需要足夠的稅收和兵力,於是奴隸制開始瓦解。

最典型的就是三家分晉之後,趙國崛起。

自由農擁有了土地,成為諸侯國、王國和帝國的納稅人。

當戰爭來臨的時候,古典帝國的皇帝們開始動員這些自由農,為了帝國而戰。

古典時代的帝國,諸侯王、世家和豪強林立。

例如東漢年間,豪強將農民圈在莊園裡養著,農民跑到別的地盤去,無疑是給別的豪強增加實力。

誰敢跨越莊園的地界,不需要競業協議,就可以處以極刑。

豪強不僅僅有生產資料,還有掌控輿論。

豪強說黑夜是白色的,那黑夜就是白色的。

農民是豪強們的生產工具,生產工具的唯一作用就是為豪強創造財富,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送到戰場上做炮灰。

後來帝國皇權不斷擴大,豪強和世家跟隨大唐的滅亡而灰飛煙滅。

進入宋代,新時代的地方勢力已經沒有獨立的軍權、財政權和司法權,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直接控制農民。

於是,新的“豢養”方式出現了。

在這個不遏制土地兼併的時代,地主們只需要不斷吞噬土地,使農民變成佃戶,自己就能掌握田地租金的控制權。

然後將租金設定在一個精密計算的位置,使佃戶們自己囤積的糧食永遠無法有剩餘,或者說吃到來年的四五月,就吃完了。

這個時候,佃戶們要麼餓死,要麼借錢。

於是地主們開始放貸。

在新的帝國框架下,繼續強行繫結這些勞動力為自己所用。

世家豪強沒有了,帝國的律法制度更加完善了。

但是,剝削和控制卻從未消失,只是變得稍微隱晦了一點點。

僅此而已。

周建德道:“臣有罪!”

李召彥也說道:“臣有罪,但是臣有話要說。”

“你說。”

“臣放在周知府那裡的錢,都是臣自己的,這些錢並非貪汙,向民間借貸,並未觸犯朝廷律法,朝廷雖有規定不能超過一倍,但三倍利息,大宋比比皆是。”

“所以,你想說明什麼?”

“法不責眾!”李召彥大膽說出來,“朝廷應該考慮為何天下皆三倍利息。”

一邊的周宏也跟著說道:“臣覺得李漕說得對,臣等並未觸犯大宋律法,陛下可以派肅省院來查臣的賬目,甚至審計院來也可以,臣的錢都是自己的,並未貪汙。而三倍的利息,天下皆有之,非臣之過,朝廷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