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87章 對峙時代(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四月十六日傍晚,吃完晚飯,天逐漸黑下來。

可以看到金軍軍營裡燈火通明。

但實際上週圍一片寂靜。

如果再湊近看,會發現空無一人。

沒錯,金軍開始退兵了。

這是一個無奈之舉。

到四月十七日傍晚的時候,宋軍斥候在周圍發現大量馬蹄腳印。

情報密集地往韓世忠那裡送。

金軍退兵?

韓世忠不能肯定金軍是真的退兵,還是故意以退為進。

或者說,金軍是真的退兵,但以退為進也是真的。

只要宋軍追殺上去,就可能遇到金軍的埋伏。

韓世忠命令各部不準亂動,讓人給呼延通傳訊息,好好埋伏,只准埋伏,不準追擊。

雙方都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同時保持著必要的剋制。

四月十八日傍晚,張榮接到了韓世忠的軍令,他率領八艘大船,從都裡城港口出發,一路開始北上。

四月二十日,宗輔求援的情報先抵達遼陽府,再從遼陽府分別發往燕京。

四月二十四日下午,在金軍抵達蓋州的前一天,宋軍海師抵達了蓋州。

金軍絕對想不到宋軍能比他們更快北上。

抵達蓋州的宋軍,快速登陸,對毫無防備的蓋州一帶發起了突然襲擊。

當四月二十五日,宗輔和完顏昌抵達撤到蓋州地界的時候,斥候回報說蓋州出現大量宋軍。

這個訊息讓宗輔感到震驚。

為什麼蓋州也有宋軍?

原本已經放鬆下來的金軍立刻又變得警惕起來。

在緊張不安中,金軍小心翼翼往遼陽府撤。

終於,宗輔徹底病倒了。

四月二十六日一大早,完顏阿骨打的第三子,完顏宗輔在返回遼陽府的途中病逝。

完顏昌秘不發喪,帶著金軍繼續北撤。

到四月二十七日傍晚,從遼陽府發到燕京的八百里加急放到了宗望的桌上。

宗望臉色陰沉到了極點。

他沒有再做任何猶豫,當天就下令從燕雲抽調五萬精銳之師,回撤遼陽。

與此同時,他給完顏吳乞買寫了一封關乎整個大金國內部戰略調整的信。

希望完顏吳乞買能從上京再調撥三萬人馬奔赴遼陽。

金國沒有選擇,不得不開始在遼陽府駐紮重兵,並且花時間摸清楚宋軍在復州的底細,再做謀算。

燕雲兵力的回撤,以及遼東戰局的改變,意味著靖康六年,金國對大宋的軍事威懾暫時宣告失敗。

宗望大軍雲集燕雲、真定、中山、河間的直接目的其實很簡單,以武力脅迫,就太原府一事,在與大宋的談判中要足籌碼。

戰場上拿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的難度增大了,或者說,幾乎不可能拿到了。

金國的主和派們到底想拿到什麼呢?

對宋的絕對貿易權,對宋零關稅的商品輸出。

這對金國到底有什麼好處?

如果宋金貿易全面開啟,對宋和金分別有什麼影響?

如果一個21世紀的人看到這一題,恐怕立刻會舉手:這題我會,金國太蠢了,竟然還想著開通商貿,我大宋直接對金國商品傾銷,玩死金國就可以了。

這就是隻背書的結果。

商品傾銷這種概念,在12世紀,根本沒法玩。

大宋的製造業明明比金國發達,開放對大宋有好處才對啊?

乍一看是這樣啊!

那為什麼歷史上的大宋嚴格控制宋金、宋夏、宋高麗、宋日邊境的貿易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原王朝周邊所有國家的人口都有限。

而且,不得不承認,在這個時代,老百姓日子過得最爽的,是大宋朝的老百姓。

強盛的遼國、金國,在武力上佔有優勢,可是他們的老百姓過得比大宋的老百姓慘得多,更別提西夏了。

民間既沒有充足的人口,又沒有消費力,談什麼商品傾銷呢?

再說了,商品傾銷還有四個必備條件:

一、生產成本得足夠低。

二、運輸成本得足夠低。

三、商業大環境得足夠穩定。

四、消費群體足夠大。

這四點,在12世紀的金國,都不具備。

如果一定要談雙方開放後,比誰賣的東西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