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77章 推進遼東半島的宋軍(第三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趙構顯然還在消化當中。

趙寧說道:“這件事倒是可以從太府寺下面的文思院開始著手,文思院內部進行改制,所有工人,一律簽訂新商社的契約,並且寫明月俸。”

“那豈不是亂了套?”

“如何亂了套?”

“臣一時間說不上來。”

趙構想說的是,文思院那些搞紡織的宮女,在人生關係上是依附於皇宮的。

但若趙寧推出新商社的契約,宮女與文思院的社會關係就發生了變化。

從依附到僱傭。

這樣有什麼好處呢?

這樣可以大大增強文思院那些人幹活的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率。

趙寧尋思著,既然銀行農貸業務都做的不錯,說明銀行內部的行政體系已經初步完善了。

那就可以嘗試更加複雜的商業貸款了。

這無疑對商業的發展是有巨大推動作用的。

但是由於大宋本身基建的侷限性,商貸的發展必然也只能一步步來,先做個嘗試。

若是藉此組建起公司那樣正規的社會組織,無疑是對大宋內部動員體系的一種全面升級。

到時候別說滅西夏了,滅金的後勤也未必有壓力,恐怕推平高麗也不在話下。

至於收復西域,可能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有這種新商社,才能組建大規模船隊,對南洋進行更大規模的商業往來。

回宮後,趙寧便召來王宗濋,與他說了一遍關於文思院改制之事。

王宗濋也沒有細問,趙官家想幹什麼,那就幹什麼咯。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已經到了二月初。

此時北線形勢一日比一日緊張,各種傳聞蜂擁而至。

有人說金軍已經在真定府匯聚十萬大軍,也有人說在河間府也見到了金軍。

還有人說,金軍已經越過黃河,進入滄州地界,正快速南下濟南府。

更有甚者在傳聞,金軍主力已經圍困太原府。

彷彿戰火已經全面燃燒。

阜城經略司。

張憲走進來說道:“嶽帥,剛剛接到前線最新情報,金軍在燕雲一帶聚集了不少人馬。”

“具體有多少?”

“未能探查到,據說不下十五萬。”

所有人都吸了一口涼氣,十五萬?

若是再加上真定、中山和河間的兵力,這一次金軍的總兵力豈不是近三十萬了?

這必將是一場惡戰。

這段時間,不斷有前線軍報往東京城送。

一時間,整個東京城都陷入戰雲的緊張中。

就在河北、河東都籠罩在巨大的戰雲之中的時候,遼東半島卻發生了一件改變戰局靖康六年戰局的事。

二月初一,遼東最南端。

韓世忠突然領著一萬大軍,出現在了金國的復州城。

復州作為金國在遼東半島最南端的州城,規模並不是特別大,駐軍更不可能有多少。

也就是維持當地秩序的一些土兵而已,人數不超過一千人。

在遼國時期,這裡便是人煙稀少的地帶。

因為這地方離遼陽最遠,也是戰略價值最薄弱的地方。

而且山嶺不少,良田不多,收稅價值自然就低。

金國接手後,更不可能往這裡調移大量人口。

這個最不起眼的地方,反倒在靖康六年的開年,影響了大局。

韓世忠遼東軍抵達復州城下的時候,是二月初五的早晨。

這個時候,周圍的冰雪剛剛融化了一些,還非常的冷。

大約三米多高的復州城在破曉之後的光亮下浮現出來。

城樓上執勤計程車兵並沒有在崗哨上,而是圍著火堆在打盹。

在寧靜的清晨,很快他們便被整齊的腳步聲和車輪在雪地裡碾壓雪的聲音吵醒。

一個起來尿尿計程車兵轉身望去,看見昏暗之中的前方,黑壓壓的一片,他整個人驚呆住了。

復州城做夢都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會被一萬大軍圍困住。

當這個訊息傳到復州城衙門的時候,復州的知州李薦是懵逼的。

韓世忠採取的是四面圍死的戰術。

之所以這樣,是為了防止有人逃出去通風報信。

韓世忠說道:“誰願意去打前鋒?”

張青出列:“末將願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