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56章 引蛇出洞(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張孝純到了統軍司。

此時統軍司金軍將領們都已經到齊了。

宋軍在這個時候突然攻下壽陽縣,這無疑激怒了暴躁的完顏闍母。

他坐在正中間的位置,臉上的橫肉鐵青。

“兩國已經簽訂停戰協議,宋軍貿然開戰,正好給了我們開戰的理由!”完顏胡甲說道。

“這件事要不要請示燕京?”同為萌眼的耶律津說道。

完顏胡甲毫不客氣說道:“二太子現在不在燕京,誰能做主?完顏京那個廢物?”

耶律津說道:“宋人向來畏懼我們,從不主動作戰,此次突然攻打壽陽,必然事出有因,先要調查清楚,再派人質問,等摸清宋軍軍力部署,再做行動不遲。”

完顏闍母點了點頭,覺得耶律津說得不無道理。

完顏闍母雖然殘暴,但他打仗並不蠢。

他是完顏阿骨打的異母弟,且素有“金國第一猛將”之稱。

所謂的第一猛將不是第一會打仗的意思,是在戰場上最猛的那個將領。

他的戰績如何?

金遼之戰中,克遼西京(大同)。

後連敗遼軍於朔州、河陰、馬邑縣。

再鎮壓中京部族反抗,招撫沿海郡縣。

隨後敗南京留守張覺於營州。

天會二年,克南京,殺都統張敦固,下宜州,拔杈椏山,殺節度使韓慶民。

任南京路副都統、都統,與宗望等伐宋,任元帥左都監,取河間,大敗宋兵於莫州。

翌年,克濰州。

這個人的戰績拉出來,可以說真是一閃一閃亮晶晶。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他在所有的戰場上,都沒有扮演過統帥的角色,只是衝鋒陷陣的將領。

例如打遼國,當時是完顏杲做統帥,後來伐宋,是完顏宗望做統帥。

這有什麼關係嗎?

有!

而且關係非常大。

在大規模的進攻戰場上,合格的統帥不僅僅要想辦法摧毀敵人的武裝反抗力量,還要懂得利用方法拉攏對方的建制力量,例如官僚、鄉紳。

這樣可以穩定底層的百姓,給自己減少很多阻力。

這些都是一名合格的統帥應該局面的戰略層面的思維。

如果不具備這些思維會怎樣?

前代有例子,例如黃巢。

後代也有例子,例如努爾哈赤在遼東搞“焦土”政策,如果不是皇太極繼位改制,大量拉攏漢人,韃清可能在努爾哈赤之後就完蛋了。

同樣,這些戰略放在金國對宋這裡,也是一個道理。

例如金上層,其實就拉攏了不少漢人。

然而,完顏闍母卻沒有這個概念,因為他的思維模式是打仗、毀滅,他認為只需要不斷剿滅,徹底毀滅敵人,自己就會勝。

如果他能穿越到後世,看一個叫“光頭剿匪記”的故事,可能就會幡然醒悟了吧。

但他沒有機會。

眼下的完顏闍母,對太原府的危機沒有絲毫察覺。

但是他卻以久經沙場的經驗,判斷出不應該貿然跑去跟壽陽的宋軍打。

就在眾人議論之時,太原知府張孝純來了。

“下官參見都統。”

“張孝純,宋軍攻打了壽陽。”完顏闍母絲毫不客氣,直呼張孝純的名字,顯然他非常看不起這個宋朝的官員。

其他人看張孝純的眼神,也帶著鄙夷。

張孝純有些驚訝地說道:“我朝與宋國有議和契約,宋軍攻打壽陽,這不太可能吧?”

“壽陽逃回來的人說的。”完顏胡甲說道,“當然,統軍司已經派人去核實,很快會有結果,只是此事事關重大,我們先當它是真的。”

完顏闍母說道:“張孝純,你曾經是宋人,你瞭解他們,你來說說,他們是怎麼想的?”

這話多多少少帶著侮辱的意味,不過張孝純也是神色自若。

張孝純的前半生,是大宋朝的文官,仕途順利,榮華富貴,前程似錦。

但是,宣和七年,金軍南下,童貫棄全軍而逃,他與王稟守太原。

他親眼看到了太原軍民是如何誓死抵抗金軍的,又親眼看見城內糧食吃盡,軍民們煮皮革吃,看見王稟在臨死前大罵完顏宗翰,又看見金軍如何摧殘王稟的遺體。

還看見百姓是如何聯合起來抗金的。

他曾經也想和王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