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17章 太子之爭(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太子殿下年齒幾何?”

“十四。”

“為人如何?”王守德故意問道。

為什麼說他故意問?

太子趙諶是一個性格溫和之人,但凡太子,比被無數人奠基,尤其是被無數政治投機分子。

而宋代的立儲特點也很明顯,太子不掌兵,非常注重對太子文化素養的培養。

所謂的文化素養培養,便是儒學經義等聖賢之書的通讀。

只有這樣,才能親近治國的讀書人。

所以歷史上,宋代皇子之間爭奪皇位的其實很少很少,基本上趙氏親王們都可以用溫文爾雅來形容。

包括太子也是。

這種現象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宋代皇權與官僚體制相互博弈的結果。

從制度的層面來說,宋朝制度之精細,在帝國時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對官僚的分工、制衡,無出其右者。

大宋既然依賴文人治國,自然就不需要漢武帝一樣的皇帝了,否則將會打破整個權力平衡,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

就如穿越者趙寧這樣。

即便是他這個穿越者也是在亡國之際,才敢如此,太平盛世,他未必能動得了如此迅猛。

既然大宋朝的權力架構如此嚴密、繁瑣,對儲君的要求自然也以附和這套完整的權力部署。

等太子登基後,國家許多具體事項,也是交由文官處理,倒不必要求歷代趙官家有多麼出眾的個人才能和魄力。

如此,太子的性格自然多是溫和的。

如果一定要將目前的局勢剝得更深,太子趙諶的培養,是按照過去傳統大宋儲君的模式培養的溫和派。

由於大宋這幾年國情極其特殊,趙寧劇烈、血腥的改制,是誰都沒有預料到的,舊派們被打得措手不及,這個時候,他們想到這位傳統模式下的儲君,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

而且從權力角逐的角度來看,走太子這一步棋,的的確確是一步非常高明的棋。

廢掉儲君的權力在趙寧,但趙寧也不能隨意廢太子。

他是暴君,但不是昏君。

“太子為人謙和、孝順,飽讀詩書,是一位賢者。”

“太子的老師是誰?”

“是當今官學執牛耳者。”

“羅從彥?”

“是的。”

“看來陛下對太子還是寄予厚望的。”王守德沉思道,“不過羅從彥是新政派,陛下想要將太子培養成新政支持者。”

“確實如此。”

“那太子對新政的態度可有表示?”

李秉宸說道:“聽人說,太子前些日在讀書的時候,還評價過前年的京畿路新政。”

“如何說?”

“太子贊成均田利民,卻反對以濫殺施政。”

王守德沉思片刻,說道:“你此話當真?”

“千真萬確,我們是買通了太子的陪讀的,絕不會有錯。”

“如此說來,太子是不贊成陛下的手段了?”

“太子沒有明確表意。”

“那今年陝西撫卹金案,牽涉瞭如此多官員,太子對此有何看法?”

“太子也沒有明確表意。”

“這是為何?”王守德有些懵了,“太子既然有不同的想法,為何不明確表意?”

莫非太子懂得隱忍不成?

一個十四歲的少年,懂隱忍?

李秉宸說道:“我們推測太子的行為與一個人有關。”

“誰?”

“秦檜。”

王守德怔了怔,說道:“刑部尚書秦檜?”

“沒錯。”

“秦檜怎麼會和太子走在一起?”

“秦檜私下跟羅從彥關係甚密,與太子有聯絡也不足為奇。”

“此人可是新政派主力,殺人不眨眼,多少忠臣被他屠戮!”王守德頓時惱怒起來。

這幾年,保守派一大半被清算的,都是秦檜一手乾的。

這導致很多人連新政派頭子趙鼎都恨不起來了,將大部分恨意都轉到了秦檜身上。

王守德說道:“難怪太子懂得隱忍,這些八成也是秦檜教他的。如此說來,秦檜也想搭上太子這條船。”

“他可不僅僅想要搭太子這條船,他與康王交往甚密,又是趙鼎的心腹,與羅從彥這種人都有往來,甚至陳旉、陳規都願意與他結交。”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