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93章 大局已定(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正史上,西夏鐵鷂子也被李世輔給擊破了。

他擊破鐵鷂子的秘訣不是像有些人喊的那樣扎馬腿。

那些說對付重騎兵和柺子馬只需要砍馬腿的人,就彷彿在說對付機關槍只需要去堵住機關槍的槍口一樣。

人看到浩浩蕩蕩的重騎兵碾壓過來,是會感到恐懼的。

且不說戰馬的反應速度比人快,未必就能砍到馬腿。

即便砍馬腿成功了,砍馬腿的人也大機率會被倒地的戰馬衝擊碾壓當場斃命。

這就和讓士兵去堵槍口一個道理。

古往今來,有多少士兵敢去堵槍口?

除了那些真的視死如歸的少部分人,正常人都不會那麼去做。

正常人看到子彈是會躲的。

對付重騎兵也是如此。

所以真正擊敗重騎兵,絕不是砍馬腿這麼簡單。

如果這麼簡單,橫掃世界的蒙古鐵騎還打個錘子。

李世輔擊敗鐵鷂子,只有一個秘訣:就是勇!

人生很多時候沒有捷徑,尤其是面臨殘酷的戰爭。

它不會給你任何休息的機會,它就是要毀滅你!

你可以大迂迴穿插,也可以出其不意。

但最終,都是要與敵人白刃相接的。

如果你不正面應戰,它就徹底毀滅你的一切。

事實上,無論你怎麼祈禱,都絕不會出現手撕西夏人或者金人。

那些手撕敵人的戲碼,不過是說書人為了迎合許多心裡脆弱的觀眾罷了。

畢竟先把錢賺到口袋再說。

可問題來了,這就造成了許多人對戰爭失去了最起碼的敬畏和血性。

將戰爭當做一種精神世界裡扭曲的爽。

他們不知道,戰爭是沒有捷徑的,戰爭是要死人的,強如漢唐,在打遍東方世界的同時,也有無數人戰死。

一個失去對戰爭敬畏的群體,就如宋徽宗時代的君臣,輕易發動戰爭,又草率大潰敗。

正是當這種對戰爭的敬畏重新覺醒後,大宋朝的君臣們在做戰爭決策的時候,才更加沉穩,對軍隊的塑造才更加註重軍隊的勇武。

進而重新塑造軍魂。

一個真正的男兒,怕死,但是卻敢勇敢的面對戰場上的死亡!

此時的李世輔和他的人即是如此。

所有人在已經廝殺一個多時辰後,出現疲軟狀態。

但當面對西夏騎兵左右翼開始瘋狂衝擊,以及鐵鷂子那如同山嶽橫移般碾壓過來的時候,竟又頑強地扛了下來。

無數鐵槍開始瘋狂地朝鐵鷂子刺。

鋼鐵劇烈衝擊在一起,發出鏗鏘的聲音。

人的慘叫聲和戰馬哀鳴聲混雜在一起,鐵甲被斧頭錘破,血肉崩塌下去,和斷裂的骨頭擠壓在一起。

鮮血在空中到處飛濺,潮溼的空氣中,混著血霧。

有人手持長槍,將鐵鷂子騎兵從戰馬上戳下來,另一人輪著長斧砍過去,剛砍下,又被敵人的戰馬壓中。

被鐵甲包裹的人,以及被鐵甲包裹的戰馬無序地堆在一起,組成了一堆鋼鐵和血肉混在一起的“小山丘”。

“小山丘”痛苦地掙扎著,那些被壓在下面還沒有死透的人和馬,此時只有一個奢求,就是立刻死去!

不知過了多久,戰爭終於慢慢舒緩下來。

西夏人的輕騎兵在經歷了無數次衝擊後,有的埋葬在這場恐怖的對戰中,有的已經潰逃。

費聽容居的兒子費聽遇令在衝擊中,被宋軍錘成了一灘被廢鐵包裹的肉泥,連他的戰馬都被錘變形。

米脂寨外,血流成河,屍積如山。

如果一定要讓史官來記錄一下這場戰爭,他可能會輕描淡寫:靖康五年夏,米脂寨,世輔勇冠三軍,擊之,破鐵鷂子。

至於西夏主將費聽容居,已經在撤退中。

他不由得悲呼道:“天欲亡我也!”

對於費聽容居來說,穿插到宋軍後方,是一步很好的棋。

哪怕宋軍預測了這步棋,進行了相應的防守,依然被費聽容居得逞。

但穿插過來後,從攻下撫寧寨後,費聽容居幾乎步步走錯。

如果他先攻打另外兩個難度低的城寨,局面可能大不相同。

即便是大雨,不適合攻城,但也未必不能拿下那兩個難度低的城寨。

如此,斷沒有必要不斷投入精銳,甚至被迫在關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