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90章 血戰!(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古代在沒有衛星的時候,大軍團打山地戰,實力是一部分,不過很多時候也看運氣。

主將行軍路線是戰爭重中之重,在崇山峻嶺中,偵查難度極大。

宋夏百年戰爭雙方都在山區吃對虧。

而防守戰有一個比較大的軟肋。

當敵人以高機動兵種來突襲的時候,防守一方必須顧及到民力的保護,因為那些都是短時間內不可再生生產力。

這必然會給守軍帶來一定程度的組織延緩。

從西夏突襲宋軍後背,到攻下撫寧寨,兵臨米脂寨來看,都印證了這兩點。

也有可能是這一帶的地形圖的失傳,宋軍大量斥候並未偵查到西夏人從偏僻的山縫裡穿插出來。

不過,宋軍在此次銀州爭奪戰中採取的戰略佈防依然是范仲淹的“步步蠶食”戰略。

也就是築城之策。

打下銀州,在銀州周圍、後方,建築大量城寨,將銀州與後方串聯起來。

這種戰略有一個極其突出的優點:彈性空間大。

西夏大軍能破一兩座城寨,只要他們深入進來,無法在短時間內將宋軍的防禦縱深擊穿,就可能進入宋軍的包圍圈裡。

費聽容居很顯然是知曉這一點的,所以他昨日全軍拿下撫寧寨後,馬不停蹄來到米脂寨,一大早就開始攻城。

看似他佔據主動,但其實他是被迫快速攻城。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是,米脂寨的城牆比剛修建起來的撫寧寨要堅固太多太多。

撫寧寨的城牆僅三米多高,但是米脂寨的城牆高度已經去到近六米,宋軍還在城樓附近修建了角樓,裡面搭建了大量弩弓部隊。

像撫寧寨這種城牆高度算是正常小城高度了,唐朝長安城外城高度也就六米多一點點。

為什麼不把撫寧寨建高一點?

時間、民力、錢財都是受到限制的,銀州南邊以米脂寨為中心,一共有四座城寨,每一座城寨都配置了數萬軍民。

要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修建起這樣的城寨,而且還要建高,是幾乎不可能的。

只有米脂寨,是在原來的城牆上加的,所以達到了六米。

西夏大軍披著鐵甲,一隻手提著小型盾牌,一隻手提著雲梯,朝米脂寨的城牆慢慢推進過來。

“放箭!”城頭上的軍官粗著嗓子吼道。

一聲令下,頓時萬箭齊發,如同狂風暴雨般朝下面壓去。

西夏人的前鋒部隊立刻舉起盾牌。

箭矢射擊在鐵甲上,發出“叮叮”的聲音,就像鐵雨擊打在鋼板上一樣,發出無數密密麻麻的金屬衝撞聲。

可能是有部分劣質甲冑,有一些夏軍射中慘叫歪倒在地上。

但大部分弓箭都被盾牌和鎧甲擋了下來。

夏軍就像一片鐵人一樣繼續朝城牆移動。

宋軍大感震驚,西夏人什麼時候有如此高的披甲率了?

“使用神臂弩!”

普通弩箭手立刻被撤換下去,神臂弩替換上來。

這一次城頭爆發出來的弩箭劃破空中,甚至隱約發出無數尖銳的呼嘯。

神臂弩箭威力恐怖,直接將西夏人的盾牌射穿,也有將甲冑射穿,鋒利的箭頭釘在骨頭上。

夏軍的陣型區域性混亂,頓時慘叫聲響起來。

這神臂弩原本是西夏人發明的,在宋夏交戰中,被宋軍得到後,大宋軍器監開始瘋狂研發、批次製造。

這也是趙寧為什麼遲遲不推出烈性火藥的原因。

因為那很容易就被金國搞去,然後埋到東京城的城牆下再來個靖康恥。

第一波神臂弩結束後,第二波、第三波緊緊跟上,來回切換。

神臂弩部隊一出來,立刻將西夏的前鋒部分陣型打亂。

不過神臂弩數量有限,必須用腳踩,而且極其消耗人的力氣。

西夏人在出現部分混亂後,依然繼續向前推進。

而且後方部隊源源不斷,無數披著鐵甲的夏軍,將米脂寨前面的空地填滿,彷彿一大片恐怖的鋼鐵洪流正朝米脂寨衝來。

西夏人的戰鼓聲開始密集地響起來,為攻城部隊助威,西夏大軍爆發出震天動地的呼喊:“殺!殺!殺!”

數萬人的聲音,彷彿直入雲霄,要將壓得低低的層雲震散。

連方圓數十里的小動物們都嚇得躲藏了起來。

宋軍的城頭、角樓裡,都已經準備好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