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83章 對西夏的壓榨戰略(第三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而且邵溥在推算總體預算的時候,明顯耍了小聰明。

呼叫民力築造城寨一百萬貫,這要呼叫多少民力,這些人平時都在種地,現在跑來修城,需要給多少錢?

不可能全部是免費的徭役,而且還要保證他們吃,這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糧食。

從綏德到銀州那一帶,可不是築造一兩座城寨就完事了。

當年打下熙河路,在熙河路築造城寨,籠絡邊民,每年投入四百萬貫,是每年都要投入這麼多。

而且這筆費用還有相當一部分可能被貪汙掉。

最重要的是,大家不種地了跑來修城,糧食收成減少,朝廷賦稅隨之減少,民間缺糧,萬一引起地域性災難,朝廷又要花錢賑災,這不都是成本嗎?

最後,撫卹金一百萬貫這個數字很保守。

一百萬貫撫卹金對應的是三萬多人。

萬一死了十五萬人呢?

那可就是四百五十萬貫了。

其他地方再加一些,總預算豈不是要超過一千萬貫?

這對於本身就在填補西北軍政巨大漏洞的趙寧來說,是雪上加霜的事,風險極大,玩不好盤子就會崩掉。

所以,很多時候,很多事都不是張口就來便可以辦成的。

趙寧說道:“叔夜相公說得有道理,劉錡拿下銀州,但這並不代表銀州萬無一失了,更不代表大宋可以全力爭奪橫山。”

趙寧所謂的“梭哈”戰略,那都是演給李乾順看的,這是戰略威懾。

就像毛熊要向兔子扔核彈,兔子就跟鷹醬說“毛熊要向我扔核彈,我把我所有的核彈扔你那裡去”本質是一個道理。

都是戰略威懾。

這種戰略威懾的核心是威懾,目的是為了防止戰爭,而不是真的要摧毀對方。

所以才會有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的說法。

趙寧繼續說道:“保住銀州,在綏德到銀州一帶建築城寨,鞏固銀州戰果,在銀州築造新城,西夏此後必須、也只能在石州囤積大軍。”

“如此,西夏人必然只能在石州一帶築造大規模城寨,將大宋的戰線壓縮在銀州。”

“這樣會消耗西夏的國庫,使西夏不能用更多的錢築造鎧甲、武器,也會使西夏的百姓疲勞,無法顧慮農業,進一步疲弱西夏。”

如果李乾順想要停止戰爭,朕也答應,西夏國內繼續接受交鈔。

這最後一句話,趙寧沒有說出來。

因為暫時還是機密。

他剛派胡銓去陝西推行新的交鈔,局面才開始。

而且要逼西夏使用交鈔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必須要給後期雙方談判留出一定的彈性空間,這樣才能威逼西夏接受交鈔。

至於西夏宣佈交鈔是國內合法貨幣後,大宋可以從這裡面得到什麼呢?

很簡單,朝廷印錢在會州大規模購買青白鹽。

你青白鹽一斤4文錢?

我一斤每一張面額一貫的交鈔總價值可能有一萬貫,但成本可能不要100文錢。

要知道交鈔的生產產能一拉昇起來,單位成本就會下降,這是薄利多銷的原理。

一萬貫可以賣250萬斤青白鹽!

而這250萬斤青白鹽的成本不到100文錢,核算下來,一文錢可以買兩萬五千斤青白鹽。

轉手將這250萬斤青白鹽運到京畿,10文錢一斤賣出去不貴吧?

這就是貨幣霸權的邏輯。

你以為戰爭是人類的頂層博弈?

或者說政治?

不!金融才是!

金融規則就是對各方利益的分配規則。

這就相當於,西夏人辛辛苦苦挖鹽,為大宋打工。

你把鹽挖出花來,都改變不了你被壓榨的邏輯。

這比短時間內非要奪得橫山,風險小得多,而是收益大得多。

如此,購買來的青白鹽還可以運輸到河東、河北,抵抗金國滲透進來的青白鹽貨幣戰。

趙寧說道:“劉錡有功,賜忠武大將軍。”

忠武大將軍,正四品軍銜,相當於中將。

在岳飛打完劉豫後,岳飛從冠軍大將軍升為鎮軍大將軍,從二品,相當於上將。

這些都是虛職,但極其榮耀。

能得到這種職位的,在大宋朝少之又少。

雖說是虛職,但卻表明了趙官家對劉錡軍功的認可,對他本人的認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