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76章 西夏要增兵,金國也要南下?(第二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李乾順再次召來李察哥。

會州那場軍變是靖康五年正月十八日,距離三月十一日,也就才不到兩個月。

李乾順說道:“李良輔的這次兵敗,可能偶然因素更大,戰爭開始不到兩個月,宋軍要全面做準備,基本不可能。”

李察哥見李乾順徹底冷靜下來,說道:“陛下說的是。”

“熙河路將訊息傳給京兆府,需要十天左右,京兆府根本不知道我們出了多少兵,必然派人試探真實情況,這些情報再傳到汴京,趙官家與群臣商議,又需要多日,反饋給京兆府也需要多日,最後宋朝君臣打算如何反擊,更需要多日。”

“更重要的是,劉豫在河北攻擊宋朝,宋朝君臣衡量西北局勢,必然有所忌憚。”

李乾順感覺腦瓜子總算理順了。

“如此,宋軍想要立刻應戰,必然受內部多方約束。”

“若是朕現在在橫山增派一批精銳,快速南下,在宋朝動員之前,集中優勢兵力,打宋軍一個措手不及!”

越說越興奮,李乾順眼中開始放光:“如此,可以填補熙河路之敗的危局,你說呢,晉王?”

“陛下聖明。”

李察哥也不在這個時候與李乾順過分去辯論,他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無論玩贏還是玩輸,他李察哥都有後手。

“興慶府還有多少精銳?”

“還能再徵調十萬大軍。”

“朕是說,如果全力動員,能動員多少?”

“如果動員所有的兵力,能再動員二十萬!”

這就是全民皆兵的西夏,巔峰時期,能動員五十萬大軍。

當然,不是真正的五十萬正規軍,其中也包括了不少搞後勤的。

只是在西夏,必要的時候,搞後勤的也隨時抽刀子。

李乾順真的有這種實力?

逼急了真有!

實際上,正史中,李乾順執政時期,恰好將西夏國力推向巔峰。

他對內革新,剪除權臣,輕賦稅、薄徭役,整頓吏治,對外遊走宋金之間,撈盡好處。

客觀評價,李乾順是一個有為之君,一般人在他這個位置,做不到他這個成績。

而且他眼下一系列的判斷,從邏輯層面來看,都沒有問題。

當年李元昊打西夏立國之戰,打的就是大宋內部多方掣肘,對西北局勢反應不夠及時的資訊戰。

戰爭中,佔盡先機,尤為重要。

但是,李乾順並沒有想到,劉豫那麼的不堪一擊。

劉豫的全面潰敗,讓宋廷內部的矛盾瞬間集中到了西北。

而趙老闆是個戰略大師,喜歡玩“梭哈”戰略。

李乾順想了想,說道:“再安排十萬大軍,調到橫山!”

三月十一日傍晚,燕京。

局勢的發展大大出乎了金國燕京經略司的預料。

劉麟之敗,讓金國開始重新審視宋軍野戰的實力。

這一日,完顏京跑來:“父親,上京傳來了一些訊息。”

父親這個稱呼,完顏京還是不熟悉,這是漢人的叫法。

但是完顏宗望在析津府(燕京)推行漢制,所以完顏京不得不做這樣的稱呼。

“什麼訊息?”

“國論勃極烈提出要領兵西征耶律大石,這件事在上京鬧得沸沸揚揚的。”

“耶律大石?”宗望放下手中的書,思考起來。

“耶律大石在可敦城一帶聚集了十八部眾,不斷對我朝襲擾,陛下深以為患。”

“那可敦城離上京足有三千里,若是要去西征可敦城……”

宗望立刻意識到,若是要西征可敦城,必然走燕京。

燕京距離可敦城只有一千五百里,比從上京走近多了。

看來宗翰這不是要去征討耶律大石,而是要藉機再攔兵權,屯兵燕京,移調太原,南下伐宋。

三月初一宋軍擊敗劉麟,那份軍報此時應該已經到了上京。

但上京應該還沒有立刻做出針對性決策,宗翰此舉,必然是西夏那邊的主戰派推動的。

眼下西夏已經向宋朝出兵,雖說兀朮在征討蒙兀,金國兵力受限,但若是宋朝兩面受敵,上京主戰派未必不能佔據上風。

宗望嘆了口氣,局勢風雲變幻,誰都無法預料,而且誰也無法保證自己就能控制全域性。

“西征一事,陛下是什麼態度,有打聽到訊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