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57章 馳援蘭州(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昔年,范仲淹提出“步步蠶食”的經略,大宋朝在西北也很好地貫徹著這一戰略。

到北宋末年,西北大小營寨、堡壘共有493個,將縱橫千里的西北交織成勾連密集的網。

形成對西夏攻可聚兵北上,守可相互支援的彈性戰略大縱深。

這也印證了大宋朝一個非常強悍的地方:大基建!

大宋朝每蠶食西夏一塊地盤,就會在當地修建城寨、堡壘若干。

便說現在李彥仙佔領的西安州,過去是西夏的地盤,西夏在西安州設立了軍司,並且這地方還有鹽池。

西安州附近的天都山更有西夏宮殿七座。

每次西夏大軍南下,都會在天都山停留補給糧草。

此地是第四次宋夏戰爭的時候,平夏城之戰拿回來的,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張叔夜提出在天都山設定西安州。

西安州距離熙河路通會堡僅有六十餘里。

那麼問題來了,李彥仙派人到通會堡去通知了西夏大軍南下的訊息,通會堡給回來的訊息是等待熙州經略帥司的命令。

通會堡是隸屬於西安州的,但由於西安州原本的官員、將領投降的投降,戰死的戰死,通會堡方面呈現出來的態度是保守,新來的守將不敢擅作主張。

好,既然要請示熙州那就請示熙州,李彥仙就等。

可二十天過去了,通會堡方面卻告知他,熙州暫無任何命令傳來,也沒有說委派新的西安州守將。

這就更加讓李彥仙感到奇怪了。

蘭州城被圍,事關邊塞大事,熙河路經略帥居然無動於衷?

咋滴,這是要搬個小板凳,擺好瓜,當圍觀的吃瓜群眾唄?

有些人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守規矩。

通會堡守將劉鶴是個守規矩的人,沒有看見西安州的官印和簽字,是不會亂動的。

西安州不給簽署命令,熙州可以越級下來給,但他也沒有看到簽字和印章,所以就按兵不動。

但很顯然,李彥仙不是個守規矩的人。

應該說,李彥仙不是個被規矩框定起來的人。

或者更準確的來說,李彥仙不是個怕事後擔責的人。

二月十七日傍晚,在西安州蝸居了二十天的李彥仙已經坐不住了,他當即帶著人親自走了一趟通會堡。

二月十八日中午,李彥仙帶著自己的幾個親信進入通會堡,見到了劉鶴。

李彥仙問道:“熙州沒有任何任命?”

劉鶴答道:“沒有。”

“事態緊急,現在等不急熙州的命令了,把你的人全部編入我麾下!”

劉鶴顯然不打算給李彥仙一個面子,他用非常官腔的語態說道:“李知州,事關軍政,沒有上面的命令,誰也不能亂……”

他話沒說完,李彥仙一把提起他的衣領,說道:“上面個屁的命令!現在老子懷疑任得敬已經通敵賣國!危難之際,生死存亡,再敢婆婆媽媽,老子砍了你!”

劉鶴立刻被嚇到了,畢竟李彥仙是會州知州,級別比他大了好幾級。

“那……那現在怎麼辦?”

“你有多少人?”

“兩千人。”

“全部叫上!”

“李知州這是要?”

“當然是去馳援蘭州!”

“可是沒有上面的命令……”

李彥仙拔出刀說道:“等蘭州一破,西賊盡數南下,熙河路烽煙四起,我第一個砍了你!”

“李知州你無權斬我?”

“無所謂,屆時蘭州城破,老子帶人去死戰,反正是一死,死之前先剁了你餵狗!”

劉鶴被威懾住,連忙說道:“末將願為李知州效犬馬之勞!”

二月十九日,派去會州正川堡、新泉寨、會川城、懷戎堡、水泉堡召集兵馬的各路騎兵回來了。

召集會州各個城寨的兵力,再加上西安州參與兵力,李彥仙一共可以集結一萬五千人。

但是這一萬五千人不可能全部跟著他去支援蘭州,還得在會州城和西安州城留守一部分。

二月二十日,李彥仙留了黨松在西安州州城駐守,堵死西夏人回撤的道路。

自己帶著人馬一路快速西進。

二月二十二日,重返會州地界,各城寨人馬在會川城集結。

這是會州和西安州全部的有生力量了,而且連廂軍、蕃兵、土軍都召集過來了。

這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