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31章 最大的貪汙案(第二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那個少年有些緊張地站在那裡,怯生生地看著前面。

在延安府知府衙門的眾多官吏面前,他就像一根弱小得草芥一樣。

在跳動的火光下,一張張陰沉、冰冷的面孔,不約而同地望向那個少年。

他們每一個人都麻木的看著他。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少年看到那些人臉上的表情,冷得下這十月初冬的寒風一樣。

王燮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他向那少年走過去,少年怯弱地後退了兩步。

“不要怕,我是知府,你有什麼冤屈,跟我訴說,我會秉公處理,一定還你一個清白。”

少年猶豫了一下,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跟本官回知府衙門,慢慢說,來,過來,會騎馬嗎?不會沒關係,本官讓他們載著你。”

王燮儼然一副愛民如子的父母官嘴臉。

村民們沒有出來。

屋裡一個小女孩堆著父母說道:“孃親,劉三郎他要去哪裡?”

“知府大老爺來為他伸冤了。”女子也有些高興,“真希望把扣咱的錢也補上啊。”

“扣咱的錢?”小女孩眼中充滿了疑惑。

“沒什麼,就是你爹爹的命錢。”

過了丑時,天卻越來越黑,伸手不見五指。

延安府的治所膚施城冷冷清清,街上空無一人,只有知府衙門裡還有燈光。

“來,你說說,到底發生了什麼?”

那少年跪在王燮面前說道:“大老爺為我們做主,我大兄長在前年響應朝廷號召,參軍入伍,戰死在延安,他的三十貫撫卹金髮到我們手裡只有一貫,我父親去詢問,被人活活打死。”

“三十貫撫卹金,這是誰告訴你們的?”

“當日募兵的時候,募兵之人說的,說戰死者有三十貫撫卹金。”

“你們聽錯了,戰死者有十貫撫卹金。”

“十貫?”

“對,十貫。”

“那……”

“這件事確實是有人貪汙了,本官會秉公處理,你告訴本官,你家人去哪裡了?”

“我母親去京城了,我二哥和祖父去了京兆府。”

“是誰告訴你們可以去京城告御狀的,又是誰告訴你們可以去京兆府的?你不要誤會,本官是說,這件事你們直接到延安府衙門來找本官,本官就會為你們伸冤。”

“是當時給我們那一貫撫卹金的王秀才,他得知我父親被打死,就來告訴我們,讓我們趕緊分頭去京師和京兆府。”

“王秀才,名字叫什麼?”

“我不知道,只知道爹爹叫他王秀才。”

這就對得上了,當日下面的人把人打死後,去處理後續,發現這家人都不見了。

村民們說他們家收拾行李已經離開。

便開始懷疑去告御狀了。

“你娘是什麼時候出發去的京師?”

“一個月前。”

“一個人去的嗎?”

“和王秀才一起。”

“好,本官知道了,本官會為你處理這件事的,這段時間,你先待在衙門裡。”

王燮才走到正堂,說道:“張帥呢?”

“張帥去歇息去了。”

等到快天亮的時候,張深早早起來,王燮在等候著。

“張帥,問出來了。”王燮將事情經過說了一遍。

“這樣看來,之前的猜測就對了,京師那邊我早已寫信過去讓他們抓人,只要是延安府膚施縣的,就先抓起來!”

張深長舒了一口氣。

只要他們不能進入京師,一切都有緩和的餘地。

古代想要抓通緝犯確實不容易,但是想要定點搜人並不難,因為有一套嚴密的戶籍制度。

大宋朝是一個開放的朝代,因為要促進商業繁華,所以並不禁止百姓流動。

不同於唐朝的良民和賤民,宋朝廢除了賤籍,而是分“坊郭戶”與“鄉村戶”。

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以及不遏制土地兼併,許多鄉村戶沒有了田,除了做佃戶,還有大量人去城裡。

也就是大宋朝所謂的“浮客”,例如東京城的“浮客”人數就遠遠高於本地土著,這就和21世紀的京漂一模一樣。

而這些人進入東京,都是需要報備的,要領取類似“暫住證”一類的東西,以便管理。

還有很多流民也會去東京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