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17章 發展敵後武裝?(第三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朕行的是大道,何為大道?”趙寧環視一週,“大道者,天下為公。”

天下為公的意思是,這天下是大家的,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

這是儒家經典《禮記·禮運》裡的話,原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但皇帝要說這種話,作為臣子的你,可千萬別當真啊,不然族裡的人連席都不敢吃了。

“民間再如何傳南北之別,諸位心中不可有。”

“若朝廷宰執心中有南北之別,其行必有南北之別,南北區別對待,必生大亂。”

眾人說道:“陛下聖明,臣等受教了。”

宗望那事,眾人也不再多提,後面的風雨後面再說。

趙寧說道:“宗帥,關於接下來河北、河東佈防,你有何話要說?”

宗澤站起來,他走到地圖前,指著地圖說道:“陛下若要北伐金國,必取燕雲,若取燕雲,則必收回三鎮,若收回三鎮,則必穩河北、河東。”

“當此時,河北、河東軍政與民生同為重要,偏軍政而輕民生,後繼無力,偏民生而輕軍政,則匪患不除,待金軍緩過神,我軍必受重創。”

趙寧連連點頭。

將才考慮的是如何使大軍衝鋒陷陣,帥才考慮的才是運籌帷幄,眾觀大局。

宗澤無疑是帥才。

“朝廷向河北、河東發出多道政令,若全部實施,輕賦稅而薄徭役,民生必可慢慢恢復,如今阻礙最大的是匪患。”

“是以,臣認為,當先除匪患,以定人心,再做鎖城佈防。”

“如何鎖城?”

“於太原、真定、中山、河間各府之間,奪城而鎖。”

他這麼說,大家其實都清楚,因為金軍當時攻打太原城就是用的“鎖城戰術”,後來攻打東京,也用了“鎖城戰術”。

宗澤的意思是,先不攻打他們的主城,而是佔領周圍的縣城,對主城從資源上進行封鎖。

“若是如此,則與金軍正面衝突了。”

宗澤說道:“以軍士充當地百姓,做義軍舉事。”

“好!”趙寧不由得讚歎。

這不就是發展敵後武裝嗎?

宋金雙方停戰,金國暗地扶持劉豫,大宋也可以在這些地方發展人手,以百姓的身份起義,從而對金軍和偽軍造成打擊。

在歷史上,這是岳飛北伐戰略中的一環。

岳飛早年是跟隨宗澤的,宗澤是聚集河北義軍起家的,岳飛懂得發展敵後武裝,多多少少也受宗澤影響吧?

“李相公以為如何?”

李綱說道:“宗帥所言,臣也贊成。”

“大相公呢?”

“臣無異議,可行。”

既然趙鼎說了,那就表示政事堂在後勤上會全面配合了。

趙寧說道:“宗帥所言極是,朕也有兩點要說。”

“一、以往我大宋和金軍對戰,皆以守為主,即便打贏了,也無法乘勝追擊,為什麼?”

“因為沒有戰馬!”

“朕向諸位保證,一定會給你們提供大量戰馬!”

“二、縱觀目前局勢,太原、真定、中山、河間,皆在敵手,那如果讓那裡的百姓心甘情願為朝廷所用?”

眾人不說話,都等待著趙官家說。

“興河北、河東之民生,心懷百姓,太原、真定、中山、河間之民才願意心向大宋,若朝廷視民為草芥,則民視朝廷為賊寇,他們必然會加入金軍,亡我大宋。”

階級矛盾,永遠比民族矛盾更可怕。

“陛下聖明,臣等受教了。”

“河北、河東鎖城之策,交由宗澤去辦。”

趙寧知道,這事讓宗澤去做,相當一部分執行工作肯定是岳飛了。

而岳飛正是做這事的最佳人選。

趙寧的目光落到了趙鼎身上:“西夏呢?”

趙鼎說道:“回稟陛下,東京城已經出現了西夏的青白鹽,據會州禁榷司初步推斷,這兩年我們流入西夏的錢數進百萬貫。”

他此話一出,眾人忍不住立刻議論起來,都被這個資料所震驚到。

一百萬貫流入到西夏,這簡直是在瘋狂資敵!

每一枚銅錢都可能會沾滿大宋將士的鮮血!

“陛下,要不要先暫停與西夏的互市?”許翰說道。

“不能暫停,一旦暫停,西夏就會立刻倒戈到金國那邊,西夏一旦出兵陝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