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15章 不滅西夏,踏平金國,朕睡不著覺(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趙寧環視一週,說道:“從即日起,推行《靖康新軍法》。”

這短短的一句話,是大宋軍政的一次全新開端。

新軍法是張叔夜主導,宗澤、李綱、張浚編寫,還有大量綜合了劉錡、岳飛、吳玠等人意見。

最後由趙官家裁定的一部全新的軍法,歷時兩年。

在過去,大宋也是有一套嚴格的軍法的。

但舊軍法裡坑太多,例如軍官可以隨意打罵士兵,士兵不準告狀。

自從趙光義在高粱河飆完驢車之後,大宋內部進行重大整改,開始全面打壓武人。

趙光義不僅僅開啟潛邸制軍的先河,在文官內部也大肆提升科舉、恩科人數的同時,對軍隊進行了重新定義。

趙匡胤時代的宋軍,主要任務是統一天下。

雄心勃勃的柴榮在位六年,也就打下二十幾個州,相當於二十幾個地級市,後周版圖幾乎沒有太大變化。

倒不是說柴榮不行,柴榮也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君主,卻過於保守。

到了趙匡胤上位,兩年時間滅荊湖,再用兩年滅巴蜀,真正滅巴蜀只有了兩個月。

登基的第十年,滅南漢,第十四年,遣開國名將曹彬滅南唐,基本上統一南方。

所以後世很多人說柴榮死得早太可惜,其實不然,歷史上柴榮和趙匡胤的功績是有充足的歷史事件和資料做支撐的。

所謂的唐宗宋祖,可不是那個人胡說。

還有人說那是柴榮為趙匡胤打下的基礎,趙匡胤摘桃子,那就是純粹信口開河的。

趙匡胤登基之時內部情況和柴榮登基之時的內部情況幾乎差不多,不存在柴榮在位六年就打下了一個好基礎。

可以說,那個時代的宋軍,指哪打哪,所向披靡!

無論是大兵團的協同指揮,還是後勤排程,或者軍隊質量,都是當時天下一流。

又有趙匡胤這種本身就從底層一路砍上來的皇帝做總指揮。

(據說趙大對誰都很好,對弟弟好,對大臣好,對百姓也好,唯獨對自己要求高)

可惜啊,宋軍再強,但也是趙匡胤時代了。

車神漂移後,大宋精銳盡失,連曹彬這樣的開國名將都被坑死了,這就相當於明朝的英國公被坑死在了土木堡。

自那以後,宋軍編入的大多都是土匪、流民、地痞。

為什麼?

車神不光彩啊,怕軍隊做大。

這貨在軍中本就沒什麼威信,又打了大敗仗,就只能瘋狂採用內縮戰略來壓制武人。

再往後,大宋的禁軍可以說一年不如一年,真正能打的,也就長期跟西夏作戰的西北禁軍。

即便是京畿路的禁軍,也多是一群流氓土匪,上層軍官又以紈絝子弟居多,都是來混日子的。

還有許多吃空餉的,說是有八十萬禁軍,可能只有不到二十萬,而且一大堆老弱病殘。

甚至連神宗時代的名額都還在拿軍餉。

上下瞞報,不修武德,蛀蟲滿天。

這兩年,重建了一批禁衛軍,幾乎是換了一次血。

但遠遠不夠。

新軍法中有很重要的一條,入伍參軍者必須是良家子弟。

實際上,這一條從去年禁衛旅招募就開始推行。

當年唐軍為什麼如此強悍?

因為盛唐時期的軍隊都是接受過教育的良家子弟,例如岳飛那種。

軍人在唐朝是榮譽的象徵,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能進來蹭吃蹭喝的。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趙寧真正重振宋軍的決心。

眾人說道:“陛下聖明,新軍法必壯哉我大宋!”

趙寧又說道:“講武堂朕也設立好了,新軍要識字、讀書,軍人要有信念,對朝廷有信念,對大宋有信念,這樣的軍隊才能打勝仗。”

李綱說道:“陛下,臣擔心,若是過於放任,會使武人驕橫。”

“朕知道你的意思,但現在不是內守,是要重新開啟局面,在不久的將來,大宋要主動出兵西夏,出兵金國。”

“攻守若要易形,必須擴充武德!”

趙甯越說語氣越鋒利,整個人彷彿一柄出鞘的利劍,他的目光也越來越深沉,連語氣也自然而然變得咄咄逼人起來:“党項如同一條毒蛇在西北臥了近百年,金國又在咱們頭上懸了一把劍!”

“不滅了西夏,踏平金國,朕睡不著覺!”

張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