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06章 秦檜的政治野望(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趙寧向來認為,道德的制高點上站滿了蠢貨。

真正辦實事的人,整天都在想著怎麼解決問題,理順問題,重建規章流程,使局面變得更好一些。

而真正有道德的人,更多的是用道德約束自己,對他人在日常行為上予以寬仁。

即便是施以德化,也不會站在制高點去壓制他人,更多的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可大宋朝這種人還真就是一窩又一窩。

說起大宋朝這些破事的形成,絕對離不開一個人。

誰?

宋太宗趙光義。

大宋朝開國初期發生了一些意外事件,武德充沛、人品沉穩的太祖皇帝突然早逝。

上位的太宗趙光義,既沒有真正打過仗,也沒有能拿出手的政績,卻偏偏自我感覺良好。

老趙家的飛黃騰達,是趙匡胤在柴榮那裡,憑著真刀實槍,一刀刀砍出來的。

趙匡胤這人論個人武力值,恐怕中國皇帝當中,他說第二,大機率沒什麼人敢說第一。

一把西瓜刀從汴京城北能砍到城南的那種。

可偏偏那就是趙光義這個沾了兄長光的人上位了。

趙光義本身是個讀書人,學霸,依靠著自己兄長,屬於天之驕子那一類。

結果這貨上位後,把開國精銳全部陪個精光,名將紛紛隕落,遼國喜大普奔,強宋從此變弱宋。

雍熙北伐之後,大宋開國初期的南征北戰大戰略,被迫變成“內守”。

無法舒展出去的大宋,開始內捲起來。

趙光義本人在軍中本身就沒什麼威信,雍熙北伐親自指揮,打得一塌糊塗後,對軍人就更加害怕,於是開啟了潛邸制軍的昏招。

潛邸制軍一直流傳到北宋末年,意思就是最高武將指揮者都是皇帝的跟班,不必會打仗,真正會打仗的必須聽他們的話。

例如种師道必須聽童貫的話,在伐遼的時候聽童公公,玩“非暴力抵抗”政策。

趙光義一系列騷操作導致了武人長期被壓制,文官大規模被提拔。

大宋朝的文官臃腫,就是從趙光義雍熙北伐,開始內守造成的。

討好文官治國,文官規模一大,機構變得臃腫,就容易相互推諉,不幹活,不辦事,天天打嘴炮。

打嘴炮的第一秘訣就是趕緊往道德制高點爬,動不動拋開實事、邏輯,張口就來。

早在仁宗時期,范仲淹等人推行的慶曆革新,就是為了整頓浮誇臃腫的官僚。

但慶曆革新胎死腹中。

後來神宗的元豐改制和王安石變法,其實都想解決大宋這一頑疾。

畢竟這些人不但不幹事,還拿高薪,還阻礙辦事的人,還把整體風氣搞壞。

最最重要的是,他們貪得無厭,兼併土地,搜刮民財。

而且這個群體,有一個特點:他們極其擅長偽裝。

你要直接大裁員,很可能被有些人的偽裝騙了,把願意辦事的給裁了。

崇禎在大清洗閹黨的時候,就是這麼被忽悠的,許多辦事的被做掉。

所以,刀子得一刀刀下。

例如這一次,這些傢伙不是要辭官嗎?

來啊!

辭!

誰不辭誰就是狗!

中午的時候,吏部將上一次提報辭呈的官員名單送到了審計院。

開始走流程了!

為了更好的讓辭呈官員配合審計工作,趙寧專門吩咐人給審計院陪了一些“武職”人員。

就是那種一巴掌可以呼死三四個文官的莽夫。

第一個就是去審工部郎中朱昌卿。

剛開始朱昌卿還反抗,被當場扣押,強行拖拽了出去,再被扣上了對抗朝廷的罪名,於是就老實了。

第一天的審計工作在傍晚的時候結束。

工部郎中朱昌卿,家中有現錢五萬貫,古董字畫若干,在外城有一棟房子,價值五萬貫,手中尚有一千畝地。

偽造了田地歸屬戶籍,按照十抽一交稅。

那五萬貫的現錢,有一大半是走私鹽和茶葉得來的。

按照流程,一旦審計出問題,立刻觸發司法衙門任務。

於是,一份份材料扔到了大理寺和刑部,到了秦檜手裡。

八月十七日,傍晚,秦檜正在加班。

“秦尚書,您看,這是審計院剛送來的。”刑部郎中王次翁呈遞上來一些文書。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