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03章 民生穩,新政方穩(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趙寧一本正經地說道:“上位者,還是要體恤下官的。”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

官家!現在不是談體恤的時候啊!都辭官了,朝堂還怎麼運轉?

那樣豈不是好天下大亂?

連何慄也待不住了,他說道:“官家,話雖如此,可若批了這些辭呈,可能會影響朝堂政務。”

趙寧卻不正面回答他們的話。

今日的議題核心就不在要不要批准上面。

趙寧說道:“現在審計院是誰在主政?”

前幾個月查淮西稅務,殺得人頭滾滾,不是在政事堂設立審計院了嗎?

這都幾個月過去了,審計院的官員也應該有一定數量了。

審一審,沒毛病吧?

趙鼎回答說道:“回官家的話,現在審計院是前京西路轉運副使陸宰,此人任職過淮西提舉常平司使,淮南東路轉運判官,後遷京西路轉運副使、淮南路計度轉運副使,有豐富的財賦閱歷。”

陸宰?

趙寧覺得這個名字有些熟悉。

陸游他爹?

一提到審計院,眾人似乎立刻意識到趙官家想幹什麼了。

趙寧說道:“朕倒是覺得,離任審計這種事,還是有必要抓上日程的,不如就從此次開始,凡辭官,審計院例行章程,審計官員財務,這也是為了避免有些貪官惡吏,擔心東窗事發,故意趁機逃走。”

眾人還來不及說話,趙寧又說道:“朕自然是相信每一位官員的,但治國還需章程、律法、綱紀,諸位以為呢?”

眾人心中震驚,但這理確實是這麼個理,也沒法反駁。

舔狗莫儔立刻說道:“陛下聖明,臣也覺得離任審計十分有必要,這關乎吏治清廉,只有貪官汙吏才會反對。”

莫儔一句話就把其他人的話堵死了,其他人還能說什麼呢?

眾人說道:“陛下所言極是。”

“那此事就由趙相公去安排?”

趙鼎說道:“臣領旨。”

這鬧辭官一事,本身就正中趙寧下懷。

官員浮誇、人浮於事、編制臃腫不堪,早想著要整頓了。

現在金國終於消停,不趁這個機會,還等到何時?

卻說這辭官一事,也不是審計審計就完了的。

這當中要得罪的人可不少。

大部分官員都是恩蔭上來,是有裙帶關係的,現在趁著這個機會,把冗餘除掉,必然是傷害了不少人的利益,引來無數口水。

趙鼎又是一個識大體、權衡大局的人,做事穩沉老練,讓他去辦這事,最後才能一鍋端平,既完成任務,又能將負面降到最低。

這不是一般人能辦的事。

說完辭官風波後,陷入短暫的沉靜中。

何慄說道:“官家,金使已在京師待了一段時間,這一次說無論如何都要見官家。”

“哦,金使都說了什麼?”

“金使說,他們帶著議和誠意而來。”

“誠意?”趙寧不屑地笑了,“朝堂上下對金使的到來態度如何?”

許翰說道:“朝堂上大多反對議和,但臣也私下打聽過,其實許多人都希望議和。”

“此事諸位如何看?”

眾人把目光都落到了趙鼎身上,顯然是希望他站出來說話了。

時局到了現在這個地步,其實議和才是最合適的。

議和不代表投降,議和是暫時的贏得時間。

嚴格來說,歷史上的趙鼎,就是屬於議和派,他和強硬主戰派頭子岳飛關係甚好。

而趙鼎這種議和派,與秦檜、趙構那種投降派又是兩碼事。

這種真正的議和派,是認為先停戰,趕緊整頓內部、發展自己實力,待壯大後再開戰。

趙鼎頓了一下,說道:“官家,臣贊同議和。”

趙鼎這話一說出口,現場的氣氛幾乎凝固住了,所有人大氣不敢出一個。

大家都知道,趙官家那是決定的主戰派。

誰敢說議和,就砍誰。

而趙鼎是趙官家在危難之時,破格提拔起來的宰相。

這幾年內部已經夠亂了,任何一個人上位,恐怕都會感到力不從心,甚至不敢擔起這個責任。

但趙鼎卻扛起來了。

多次親自奔赴兩淮調集糧食,多方整頓官吏,鼎力支援新政,緩和各方怨言。

這哪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