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04章 本質是議價權的爭奪(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維持人類社會的本質是什麼?

是法律?

是制度?

是生產力?

是技術?

還是道德?

是故事!

人類從開始思考那一刻,便學會講故事。

試想想,最開始的人類靠什麼來凝聚群體、治理部落?

靠共同幻想一個神靈,然後部落的核心成員,將這個神靈告之給部落的每一個人。

只要做了壞事,就會受到神靈的懲罰。

至於這個好壞,也是有標準的,對於部落整體穩定是有利,就是好的,對於部落整體有害,就是壞的。

於是,大家相信了這個故事,不相信的,被淘汰出局。

直到文字的出現,故事的傳播範圍更大。

這個故事有另一個名字,叫做秩序。

如果要更書面一些,叫做制度、信仰、文化。

並且隨著人類部落戰爭的到來,戰敗者被迫相信戰勝者編造出來的故事。

例如戰敗者必須接受戰勝者的制度、信仰、文化。

後來國家出現,國王也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奴隸天生卑賤,貴族應該效忠王,如果敢背叛,將會得到責罰。

並且國王請來了讀書人,為這套故事編寫了更加完善、系統的理論。

於是,各地的文明,在各自原始的故事基礎上,隨著生產力和人口的變化,開始不斷衍化,形成文化、習性,演變出不同的王國、帝國。

又因為各自信奉的不同的故事,彼此征戰。

奴隸時代,上層告訴奴隸是不能背叛主人的。

封建時代,君王告訴大臣是必須效忠君主的。

直到生產力的突破,新的組織出現,打碎了原來故事的基礎,於是又有人說:給他們自由,讓他們自由買賣,只有這樣,才能繁榮,我們才能賺更多錢。

無論是俗世的律法,還是宗教的條文,本質都是維持穩定的一種秩序,一種大多數人都相信的故事。

試想想,某一天,人們不再聽到任何故事,人類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

所以啊,回到趙寧改制的本質上來。

新政,無非是毀滅掉一種舊有的秩序,這種秩序是過去那些貴族們、文人們不斷印刻在這片土地上的。

他們告訴老百姓:我們有錢有地位,就能掌握更多的田,享受更好的生活,身份更加高貴,我們即使兼併再多的田,壟斷再多的買賣,都是我們應得的。

他們還告訴老百姓:我們提供田給你們種,給你們一口飯吃,你們必須感恩!

他們又聘請了一堆會寫字的文人,並且提高文人的地位,那些穿著絲綢的文人不斷告訴老百姓,他們是多麼的高貴,他們應該享受,他們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

老百姓於是預設了自己一年辛辛苦苦下來,種的地,自己只能拿到極少一部分保證自己不被餓死,其餘的似乎應該交給他們。

這叫什麼?

這就叫剝削。

剝削靠的從來不是蠻力,是根植入思維裡的慣性,這種思維慣性一旦在普羅大眾中形成,就會演變成秩序。

就說圍攻農政司,楊秉鼓動數十名官員這件事,是發生在頒佈《京畿路新農政條則》第二日。

短短一天時間,就有數十名官員敢冒著一定的風險去圍攻朝廷新政衙門。

這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是《京畿路新農政條則》的頒佈,對原有的秩序一種強烈地衝擊。

它的出現,彷彿一柄鋒利的刀,直接刺向了利益既得集團,使得利益既得集團內部不約而同出現了強烈的抵抗行為。

這件事裡面,趙寧敏銳察覺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官員在短時間內,不約而同。

這種行為,是一個縮影。

不約而同,這四個字非同尋常,可以幫作者再水……哦不對,是預示著利益既得集團可能會快速走到同一條戰線上。

圍攻農政司衙門,還只是這種抵抗行為的開始。

就在東京城殺得人頭滾滾的時候,四輔報紙陸續快速刊登出來。

一時間,金人陰謀破壞朝廷新政的聲音,在民間傳得甚囂塵上,甚至越傳越邪乎。

六月十三日,樊樓,這裡如同往日一樣賓客滿座。

此時的樊樓越發熱鬧,在說書先生說完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只因為說書先生說的是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