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1章 讓金軍頭疼的吳玠(第一更) (第1/2頁)

加入書籤

宗望的語氣總是很溫和,彷彿在傳道授業,可能與他信佛有關。

完顏杲不甘心,他的右拳捏得很緊,指關節發白。

他知道,宗望的意思,其實就是完顏吳乞買的意思。

而且夏天到了,中原的夏天與上京(哈爾濱一帶)的夏天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世界。

女真人本身怕熱。

再說了,東北一帶大多數是漁獵和農耕結合,他們與遊牧民族不同,他們也是要種地、打獵的。

謀克猛安制的缺點就是,士兵不僅僅是軍人,而且還是勞動力,不能一直長時間在戰場上。

但大宋朝的募兵制不同,職業軍人,想打多久打多久,專心打仗,別的事不用操心。

就在完顏杲沉默的時候,又一份軍報送到了燕京。

是哪裡的軍報?

太原的!

金軍在太原戰況不容樂觀。

意思是要增兵!

如果太原要增兵,還談什麼立刻大規模南下呢?

太原的戰報,無疑是壓垮了完顏杲心中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完顏杲彷彿沉默了許多,才說道:“撤兵吧,宗翰,撤。”

宗翰一把將桌上的香爐砸了,大步走了出去:“撤!”

宗望苦笑道:“撤吧,請諳班勃極烈給婁室下達撤兵令。”

“我會安排好的。”完顏杲從床上站起來,被宗望一把攙扶住,他咳嗽了兩聲,“也許你是對的,滅宋的難度,比我們之前想象的要大。”

完顏杲回憶起宣和七年,也就是三年前,金軍第一次南下伐宋。

那之前,宋金還算盟友,剛剛滅遼,阿骨打信守承諾,將燕雲十六州的一些城鎮給了大宋。

但金國朝堂上的驕兵悍將在聯宋滅遼一戰中都看到了大宋的虛弱,等完顏阿骨打一死,大宋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沒了。

宣和七年冬,金軍大規模南下,宋軍望風而逃。

接下來進入靖康元年,宋軍如朽木一般,不堪一擊,隨後金軍輕易越過黃河,兵臨汴京城下。

再是靖康元年年底的第二次伐宋,一樣摧枯拉朽。

直到第二次圍攻汴京,宋軍出現頑強抵抗。

現在回想起來,戰局似乎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悄悄發生變化的。

他忽然又想起了去年大軍北歸的時候,宗望帶回去的那篇宋國皇帝寫的《論宋金之戰初期》。

他的臉色鐵青。

靖康三年,同樣是四月,金軍的撤兵令火速發往陝西。

這意味著,金國暫時不會再對大宋用兵。

但是,這並代表戰爭的結束,至少現在太原府依然是兵戎相見,雙方從二月初到現在,打了大小不下十場。

金軍野戰能力強悍,宋軍正面確實打不過,但金軍統帥驚奇地發現,這路宋軍賊特麼耐操!

所謂的耐操,就是你把他打崩潰了,你以為你贏了:都老實了吧!

過幾天,你發現他們又來了,雖然來的不是同一夥人,你把他們又打崩潰了,然後再非常不屑地啐了一口:一群辣雞!

又過了幾天,你發現他們又來了,你在他們當中發現了第一次被你擊潰的那些人,你嘲笑了一番,又將他們擊潰了,順便再高傲地來了一句:全是辣雞!

可是,又又過了幾天,你發現他們又又來了,你在他們當中發現了第二次被你擊潰的人。

於是,你給手下們每人幹了一碗雞血,再次跟宋軍打。

好多次,你都能把宋軍擊潰。

你一次又一次鄙視宋軍,但你鄙視的宋軍,一次又一次竄出來。

最後,你發現:這群人尼瑪怎麼陰魂不散啊!

直到有一天,你聽到了一個叫吳玠的宋將,他帶著一群小弟,提著刀衝過來。

你以為他跟其他宋軍一樣,直到他的刀削在你的小蠻腰上那一刻,你才知道他的與眾不同。

而你的人,士氣早已被前幾次磨得差不多。

這個時候,這批宋軍最猛的人來了,當你閉上眼睛那一刻,死得很安詳。

你以為你死了,至少金軍正面幹得過宋軍,大軍不會有太大問題。

但你沒想到,大軍輕敵,被吳玠引入山溝溝,在那裡被石頭埋了一大片。

這就是這兩個月以來,太原府一帶宋軍和金軍交戰的大致過程。

歷史上的吳玠這個人吧,在金軍出現之前,一直在西北跟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