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6章 大家好,朕的預言又來了 (第1/2頁)

加入書籤

完顏宗翰不會說出那句話的。

他絕不會承認趙寧那篇文章。

如果他承認了,就等於承認金國無法滅宋。

這不是自尊心的問題,這是個政治問題,這牽扯到他個人利益。

他是滅宋派,而那篇文章的核心意思就是金國無法滅宋。

那篇文章必然會讓朝堂上的主和派抬頭,對他這個強硬的主戰派形成政治上的威脅。

其實趙寧寫《論宋金之戰初期》這篇文章有幾層目的:

一、只要局勢往文中描述發展,金國朝堂的主和派們必然有材料來印證自己的想法了,對主戰派進行政治攻擊。

二、在作戰的思想上,團結四分五裂的大宋朝。

巨大的亡國危機面前,每一股勢力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宋自開國以後,持續施行分開掣肘,各自為政的現象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种師中是怎麼戰死的?

與姚古定期會師,姚古如期不至,孤軍被金軍滅掉。

姚古的姚家軍結局也是被滅。

還有李綱,靖康元年年初守東京城成功,被排擠出東京,又被派到河北、河東宣撫使,結果沒有一路人馬聽命於他,大家各自為政。

而此時,宗澤想要雲集大軍到黃河邊對金軍形成威懾,但各路人馬卻都跑到趙構那邊。

這是大宋朝的常態。

這篇文章,其實可以在大方向上去指導大戰略,避免之後過多無用的戰略爭論。

當然,趙寧也沒有指望一篇文章就可以凝聚人心,那不可能。

要使大宋強大起來,必須經歷人頭滾滾的改革!

完顏宗翰不願意說出來,時立愛自然也不會說。

目前金國朝堂上滅宋是主流,金國二號強權人物完顏杲也是一個堅定的滅宋派。

只有滅宋,他們這些人才會不斷得到功勞和獎賞,不斷在朝堂上壯大自己的實力。

而此時的宗澤絕非避而不戰。

是以退為進。

他時不時會出兵攻打金軍畢竟薄弱的地方,就是不與完顏兀朮的柺子馬正面作戰。

或者等完顏兀朮派出小規模騎兵刺探敵情的時候,若是遇到了,就會立刻將對手消滅。

宗澤能打勝仗絕不是隻靠勇,他還有自己的辦法。

在己方缺乏騎兵的情況下,他總結了之前的戰爭,宋軍往往被對方騎兵一衝即潰敗。

冷兵器時代打仗,講究陣型,一旦軍隊潰敗,就完全沒有戰鬥力了。

試想想,你在一支8000人的潰敗之軍中的場景。

前後都是人,大家都在跑,你跑慢了說不定被踩死。

至於你告訴大家不要跑,我們往那邊進攻,你的聲音可能被埋沒在許多人的叫喊聲中。

這個時候的個人,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葉扁舟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淝水之戰會敗的原因,因為大軍崩潰了。

所以啊,打仗不是數學問題,不是打遊戲,滑鼠一點,人多堆死對方。

那這個時候,要擋住敵人騎兵,就要方法。

他製造了許多戰車,用戰車來對付騎兵。

1人駛車,8人推車,2人扶輪。

3人執牌輔車,20人持長槍輔車,18人以神臂弓隨槍遠射,每輛戰車共用55人。

每10車差大使臣1員總領,編為一隊。

行則為陣,止則為營,專門對付敵人騎兵的進攻。

在沒有重步兵的情況下,這樣效果會好很多。

這就是宗澤能打勝仗的原因之一:有勇有謀!

進入三月中旬,趙寧倒是輕鬆了下來。

東京城在這兩個月是相對比較平靜的,畢竟大家都有糧食吃,金人也沒有再攻城了。

時不時的趙寧還會出去溜達溜達。

不過更多的時候,他都在皇宮內沉迷於“土法制作青黴素”。

果然還是比較生疏,這兩個多月下來,都以失敗告終。

但他沒有放棄,一邊製作,一邊改進,將所有的過程全部記錄。

不僅如此,他還在完善他接下來的諸多戰略計劃。

例如各項改革。

包括不限於金融改革、禁榷改革、官僚體制改革、交通改革、人事改革等等。

還有更重要的軍隊改革,包括接下來金軍退兵之後的防禦戰略縱深的建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