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12章:哲理 (第1/2頁)

加入書籤

阿贊爹查似乎並沒在意,轉身也回後院去了。方剛看到那三個年輕和尚還站在那裡,就走過去,問拿著新手機的和尚:“你這部新手機,也是那個水總經理送的?”

“是的。”這和尚笑著。

旁邊兩個和尚帶著嫉妒的表情,一名和尚說:“水居士對你真太好了,說不定以後還會再送你手機,就借我用幾天嘛,我到現在還用諾基亞呢,連個彩屏都沒有!”

方剛見這和尚約有三十左右,長相普通,還有些黑,圓鼻頭,大嘴,心想女人都喜歡白淨帥氣的,你這形象就落了下風。這時看到幾個人走進山門,三名和尚見了後,都臉上變色:“得,又來了。”

“這是幹什麼的?”方剛問。

和尚說:“找師父要東西,大家都說師父不在!”另外兩個和尚連連點頭。來的幾個人有男有女,有位婦女的還抱著個最多週歲的孩子,手中還牽著個大概三四歲的,看穿著打扮像是附近鎮村的居民。這些人來到和尚面前,七嘴八舌說個沒完,方剛半個字也沒聽懂,顯然是台州本地方言。其中有個中年男人會講普通話,但也是夾雜著方言。

三個和尚表情很痛苦,以普通話反問,但這些人的話他們又聽不懂,和尚們都很無奈。方剛知道普通話誰都懂,但這些和尚不見得都是台州人,所以現在只是“單向收費”。

雙方爭個沒完,這時那中年僧人由側面的月亮門跑出來,匆匆過來勸阻。那抱一個牽一個的婦女乾脆坐地上,開始大哭起來。中年僧人怎麼也勸不住,兩男人徑直跑向後院,中年僧人連忙叫和尚過去攔。但這些男人身強力壯,年輕和尚都比較苗條,哪裡攔得住。就在這時,方剛看到靜修從後院慢慢走出,還跟著兩個又高又壯的和尚。

那婦女看到靜修,立刻不哭了,從地上爬起來跑過去抓著他的袖子,又讓那四歲孩子給靜修下跪。靜修說:“又是你們,寺廟是佛門清靜之地,你們總來吵,這是罪過,你們就不怕佛祖降罪,以後會倒黴嗎?”他用的是普通話,顯然不是台州人。

“現在我們已經倒黴啦!”會說普通話的中年男人說,“今天一直在下雨,收成不好,我們連娃的學費都交不起。師父你廟裡有這這麼多米麵糧油,就不能分我們點?”

靜修搖頭:“不能。”大家都問為什麼不行,靜修用手指著他:“我廟裡東西多,有時候根本吃不完,米生蟲、面發黴、油變質,但我也不能給你們,知道什麼原因嗎?”

中年男人急了:“那為什麼不給我們?”靜修說,人都是有貪慾的,我們出家人在寺廟修行,就是為了要先消除自己的貪慾。你們是有難處,我理解,但如果給過你們哪怕一斤米,就會來要二斤,再半袋、一袋,慢慢地你們就算收成好也會來要,因為討東西比自己賺出來要容易。如果那時候我不同意給,你們就會來搶。這就等於我這個出家人在增加你們的貪慾、教你們犯罪,那才是最大的罪過。

“不會的!”中年男人連忙擺手,“師父,你也知道今年雨水大,年成差,以前我們什麼時候找你要過東西?”

靜修嘆了口氣:“都說江浙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俗話說‘瘦死駱駝大過馬’,就算年成再不好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至於這樣?人總是無法發現自己的缺點。好吧,既然你們大老遠跑來,我也不能讓你們空手而歸,都跟我過來,送點貴重東西給你們。”中年男人連連道謝,那幾名村民也高興地跟著。幾名和尚在後面跟隨,方剛也好奇地過去,想看看靜修怎麼分配倉庫的米麵糧油。

但靜修卻並沒帶他們去倉庫,而是來到一間很大的禪堂,安排村民們坐好,靜修說道:“你們有五個人,現在分別問我五個問題。”

這五名村民互相看看,都沒明白。

“問什麼?”那會普通話的中年男人發問。

靜修說:“就問你們平時對佛祖、對菩薩、對寺廟、對我們出家人最想問的問題,來吧。”

旁邊的中年僧人笑著說讓你們問就問,師父肯定有他的深意。方剛心想,師父畢竟是師父,連給村民吃的都要先考試,於是就坐在旁邊看。中年男人撓了撓腦袋,說:“都說師父倉庫裡什麼都有,都是那些居士們送的,但沒有菸酒和肉。我知道和尚不吃肉,可、可要是沒人看見的時候,比如你們在屋裡會不會偷偷吃肉啊?”

“真是無禮的問題!”中年僧人訓斥著。

靜修擺擺手:“沒關係,我說過必須是他們最想知道的問題。現在就回答你,你會開車吧?有車嗎?”中年男人說有輛五菱之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