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180章 (第1/2頁)

加入書籤

第2180章

“本王可沒這樣說。”

見王安出來,王睿一口否認。

他看得清清楚楚,互市乃是太子的功績,郭泗又是昌王的人,讓他們兩個鬥去,和他有什麼關係?

王安這小子滑頭得很,可別把他拉下水了。

王睿十分警惕,直接來了個否認三連,閉上嘴不說話。

“呵呵,依本王看,陸尚書和賈相的考慮都各有道理,不如”

見王安站了出來,王瀚眼神微微一動,自己也拱手出列:“便以郭泗個人意願為準如何?敢問陸尚書,作為燕州刺史,郭泗可願意調任?”

陸長夫聞言頓時鬆了一口氣,馬上接過話頭:“這是自然,郭泗有奏摺呈上,自言願為朝廷效死。”

聽到郭泗自己都願意,底下原本沒有意見的朝臣也頓時有些動搖。

人家自己都上疏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又何必討論如此激烈呢?

“既是如此,那就沒什麼問題了。”王瀚假裝中正道,“而且,燕州乃是是朝廷的燕州,怎麼能因為缺了一家一姓就不得安寧,豈不是太可笑了?”

“欸,大皇兄這話,本宮可不認同。”

王安笑嘻嘻站出來,眉頭一挑:“當初大皇兄舉薦郭泗的時候,可不是這麼說的,本宮當時雖沒有出生,但也略知一二,以前大皇兄舉薦郭泗時說非郭泗不可,現在又說不用也無所謂,難道,大皇兄你喜歡打自己的臉?”

“更何況,朝廷選官,什麼時候以被選的官員意願為準了,本宮怎麼不知道?”

王安挑眉看著王瀚,再看看陸長夫,毫不客氣懟回去:“難不成,吏部選官的時候,也以個人意願為準,要是新科進士說想當尚書,陸尚書也能把自己的位置讓給他嗎?”

“你不要偷換概念,本王和陸尚書只是說尊重郭泗意見,可沒說以郭泗意見為準。”

王瀚不上王安的當,反駁道:“何況,此一時彼一時,現在邊疆正在作戰,燕州並非主戰場,而先讓互市通暢,給鎮北軍輸送糧草才是最重要之事。”

“方才陸尚書的話不是說得很明白了嗎?正是因為郭泗乃郭家人,在北方有很深的威望,一定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起合適的運輸線路。故而,陸尚書才做此考慮,太子你朝政經驗不足,還是多看少說為好。”

王瀚毫不留情,諷刺地瞥了王安一眼,十分囂張。

意思就是,本王就是罵你,你又怎麼樣?

怎麼樣?不怎麼樣!

罵太子就是罵我們!

張徵忍無可忍,跳出來對王瀚一頓輸出:“昌王殿下看似有理,說得話怎麼亂七八糟,太子殿下雖經驗不足,卻句句切中要理,反而是昌王殿下”

說著,張徵看著昌王,故作疑惑搖搖頭:“不會吧不會吧,不會是臣聽錯了吧?聽昌王殿下的意思,莫非是在威脅朝廷,是說沒有了郭泗,朝廷就不能順利運輸糧食嗎?”

“你”

王瀚微微變色,他確實有威脅的意思,但這話肯定不能明說,大家心知肚明就好了。

這個張徵,怎麼和王安學得一模一樣,說話變得這麼噎人?

看到太子麾下的人衝鋒陷陣辱罵自己主公,徐懷之也坐不住了,忍不住跳出來,臉色一變,正色喝道:“簡直是胡說八道!張御史說話怎麼如此空穴來風,大家都聽得明明白白,昌王哪裡有那個意思,本官看你分明是在捕風捉影!”

“呵呵。”

張徵也豁出去了,冷笑一聲道:“捕風捉影怎麼了?本官就捕風捉影了!”

看到張徵如此理直氣壯,徐懷之反倒愣住了,簡直懷疑自己的耳朵。

張徵和徐懷之本身侍奉二主,打了多少年交道,彼此之間對各自的套路熟悉得很。

但現在徐懷之卻好像有些看不懂張徵了。

這什麼套路?他怎麼沒見過?

張徵今天戰鬥力爆表,腦袋一昂,白鬍子在半空中一抖一抖:“本官乃是門下侍御史,本職就是風聞奏事,捕風捉影才是應該的,不捕風捉影才大有問題!怎麼,徐大人這話,是對朝廷制度有意見?”

張徵殺瘋了!

徐懷之傻眼了。

說他對朝廷制度有意見,質問陸長夫是不是居心不良、怒罵昌王威脅朝廷好傢伙這是一個比一個會上綱上線。

什麼時候張徵這麼會扣帽子了?

沒想到啊沒想到,張徵自從跳到太子麾下,這頭一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