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97章 (第1/2頁)

加入書籤

第897章

京城首富韓嵩的下場,更加提振了各大糧商的信心。

這些人一方面加快囤積糧食的速度,一方面聯手製造糧食短缺的假象。

才不到兩日,糧價便超過了王安給出的溢價,朝著更高的價位挺近。

不僅如此,糧食是百價之基,一旦瘋狂暴漲,也會帶動其它生活物資全面上漲。

這幾日,京城的牲畜活禽,瓜果蔬菜,全都跟著糧價水漲船高。

京城百姓,漸漸開始感到消費吃力,生活水平的急劇下降,讓他們一片怨聲載道。

街頭巷尾的乞討者,似乎也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本是豐收的月份,京城卻餓殍滿地,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天大的諷刺。

此事驚動了朝廷,據說炎帝為此大發雷霆。

後來,還緊急召集各部重臣,在養心殿商議了一天,就為了找出控住物價的辦法。

只可惜結果似乎不太理想。

唯一讓窮苦百姓慶幸的是,那些京城的豪門大戶,竟然在這個時候發了慈悲,紛紛建棚施粥。

儘管多數地點發放的稀粥,只能勉強糊弄肚皮,但,多少也可以替百姓們節約幾頓米糧。

只是這一點,就足夠京城百姓趨之若鶩。

一時間,街頭巷尾,凡有施粥之處,必然會排起一列列長龍。

這些人在等待施粥期間,少不了要對近況議論幾句。

自然,不少人也會拿王安的所作所為,和這些大戶人家的善行做對比。

答案可想而知。

“哼,真不明白朝廷這次,為何會放任那太子胡作非為,要不是他帶頭,這糧價也不會漲這麼厲害。”

“誰讓人家是太子,誰管得了,只可憐可我們這些老百姓,哎,大炎攤上這樣的儲君,未來堪憂啊。”

“誰說不是,災難臨頭,就連這些大戶老爺們都知道施粥救人,那紈絝太子倒好,如此倒行逆施,早晚會有報應”

這些人一個個對王安恨得咬牙切齒,各種辱罵和詛咒,卻幾乎沒有一個知道。

他們現在之所以還能在這裡排隊等領粥,完全都是因為王安的功勞。

若不是王安在話裡設套,套路了群臣一波,以這些人的尿性,哪怕多出一粒米,都會想方設法換成錢。

真要那樣,別說施粥了,連一碗水老百姓也休想得到。

哪裡會像現在這樣,這些人只拔下了九牛一毛,便能令百姓感恩戴德,奉為活菩薩。

更諷刺的是,這些自私自利者,完全是為了向朝廷交差,卻收穫了所有好名聲。

而王安這個一心為百姓謀利益的人,反倒成了背鍋俠,淪為千夫所指的物件。

不過,對於這一切的結果,王安早有預料。

他懶得去理會,更沒有時間去理會。

此刻的他,迎來了一位極其特殊的客人。

老實說,這個客人的到來,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兩人還是第一次見面。

不過,在聽到此人報出來歷之後,王安竟來了一絲興趣。

因為,他從此人身上,看到了提前解決糧價的曙光。

崔博。

一個極其普通的名字。

但中年男子一身看似樸素,實則用料極其講究的長袍,兩鬢微霜,以及儒雅臉龐上,那雙平和煦卻充滿智慧的眼睛。

這一切無不在告訴王安,眼前的男子,絕不會是一個普通人。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

崔博,來自青安州廣陵崔氏,是和平原鄭氏,隴西李氏並列的超級百年世家。

也就是所謂的門閥。

和平原鄭氏一樣,廣陵崔氏,經營數百年,也壟斷了許多人才和資源,絕對稱得上一方巨頭。

這種家族,會派人來找王安,是他絕對沒有想過的。

原因很簡單。

大炎開國之後,對於這些掌握了極大資源的世家門閥,一直採取的是打壓和疏遠為主的政策。

這兩百年來,已經有好幾個這樣的大門閥,因此而衰敗下去,從此一蹶不振。

雙方之間的關係,絕對算不上友好。

王安讓彩月送上茶水,邀請崔博一起坐下,雙方之間就隔了一張案几,可謂禮待有加。

“沒想到,崔先生竟會親自上衙門面見本宮,不知先生來此,有何貴幹啊?”

王安一邊說話,一邊做出邀請的姿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