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五百四十四章 樹倒猢猻散 (第1/2頁)

加入書籤

皇城,一個一瘸一拐的身影,緩緩走進太極宮。

太極宮裡,一身紫衣的天子,怔怔的看著這個向自己走來的身影,呆住了。

這個身影,自然就是李煦了。

過了許久之後,天子才反應過來,呆呆地走向自己的堂弟,他看向李煦的左腿,愣在原地沒有說話。

李煦默默的走到皇帝面前,雙膝下跪。

“臣李煦…叩見陛下。”

皇帝連忙上手把他攙扶了起來,然後看著他的左腿,苦笑道:“老八你……怎麼弄成這個樣子?”

“臣弟只是瘸了一條腿而已,無礙。”

李煦被皇帝扶著站了起來,他抬頭看向自己的皇兄,聲音沙啞:“陛下,您……準備要離開長安了麼?”

進了皇城之後,尤其是進了太極宮,李煦明顯發現這座天子寢宮比從前空了不少,很明顯皇宮的東西已經被收拾了起來,這位皇帝陛下已經準備動身離開長安了。

面對自家兄弟的質問,皇帝陛下張了張口,竟然說不出話來。

他們兩個雖然不是親兄弟。但是李煦從五六歲開始,就在東宮陪太子讀書,兩個人是正兒八經一起長大的。

後來兩人成年之後,李煦也是不遺餘力的替東宮上下奔走,花費了不知道多少力氣,終於讓這位太子殿下順順利利的繼承了皇位。

後來到了永德朝之後,當今的天子也說李煦是新朝的第一功臣,並且讓李煦做了禁軍的大將軍。

兩個人不是親兄弟,生似親兄弟,甚至比皇帝自己的親兄弟們要親近得多。

以至於河南府在李煦手上丟了,皇帝也頂著壓力沒有降罪與他,只是把他罷官之後,打發出了長安城避禍。

現在,這個從小跟著自己長大的兄弟,瘸了一條腿站在自己面前,問出這句話,李洵支支吾吾的半晌,竟然一句話也回答不上來。

良久之後,這位皇帝陛下長長的嘆了口氣,咬牙道:“都怪朕,聽信了楊瓊等人的讒言,以至於讓司馬爍和陳彥帶兵出關,所以……”

說到這裡,皇帝伸手拉著李煦,在太極宮的椅子上坐了下來,又是一聲長嘆。

“老八,現在潼關眼見就要失守,朕如果不離開長安,大周…就亡了……”

“朕暫離長安,還可以指揮天下的大周將士,將來總有一天可以打回長安城,朕如果留在長安殉國,天下立刻就要四分五裂,各地諸侯各為其政,大周立刻就要不復存在。”

說到這裡,李洵也兩眼微紅,眼見就要垂下淚來。

“朕也是在長安生長,如何就能捨得離開長安,但是老八,情勢所迫,朕也無有辦法…”

李煦被皇帝拉著坐了下來,他看著自己的這個皇兄,聲音沙啞:“皇兄……準備到哪裡去?”

“去西川。”

“益州。”

李洵嘆息道:“林師他們已經準備好了,原本打算明日一早就離開長安,動身前往益州,老八你回來的正好,便同…同朕一起前往益州去罷。”

益州是巴蜀的核心,巴蜀易守難攻,巴蜀男兒歷來也多義士,皇帝到了益州,最起碼可以保證安全。

即便康東平佔了長安之後,突然一改從前殘暴的風格,變得勤政愛民,真的將大周給改朝換代了,最起碼皇帝在西川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偏安王朝,維持個幾十年不成問題。

事實上歷史上很多偏安巴蜀的偏安王朝,大多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聽到皇帝的答案之後,世子殿下沉默許久,才搖了搖頭:“陛下,請恕臣不能同往伴駕了。”

李洵看著自己兄弟的左腳,神色也有些哀傷:“八郎,朕知道你心氣很高,不願意去西川避禍,但是此時長安城已經很難守住,與其讓咱們家人都留在長安等死,不如暫且去西川避一避。”

皇帝低聲道:“還有宋王叔…”

宋王爺,也就是李煦的父親,至今仍然健在,況且宋王府不止李煦這麼一個兒子,李煦還有四五個兄弟還有三四個妹妹,上上下下一大家子人。

聽到這裡,李煦也有些動容。

他自己是可以與長安城同死,但是不可能讓自己一家子人都死在這裡,況且他也早已經娶妻生子,除了父母兄弟姐妹之外,還有妻兒在長安城裡。

這些人,他都不能讓他們留在長安城。

這個時候從理智的角度來看,跟著皇帝一起逃到西川避難,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從感情上,李煦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