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幕下的兄弟倆 (第1/2頁)

加入書籤

在新皇初即位,尚沒有坐穩位置的時候,李煦被任命衛左衛大將軍,統領十二衛之一,就是為了收攏禁軍的兵權,好讓皇帝儘快把屁股坐熱。

畢竟當時東宮屬下,實在沒有堪用之人,只能把李煦這個宗室,硬生生的塞在左衛大將軍的位置上。

如今,皇帝已經登基兩三年了,該安排的要害衙門已經差不多安排妥當,李煦這個十二衛大將軍早已經可有可無。

不過兄弟兩個人之間的情分還是在的。

皇帝看了一眼坐在自己對面的李煦,微微思索了一番之後,開口道:“即便朝廷應該去搭救衛忠,從禁軍之中派個校尉去也就是了,哪裡用得著你親自跑一趟?”

李煦早料到皇帝會這麼說,他微微低頭,對線皇帝笑了笑:“皇兄,臣弟靜極思動,也想著出去走一走。”

“朕聽說了,你近來心情不好。”

皇帝陛下眯了眯眼睛,語氣平靜:“是因為崔衍的事情罷?”

如果是尋常的臣子,聽到這句話就該跪在地上請罪了,但是他們兩兄弟畢竟十幾年守望相助的情分,李煦並不是如何慌張,只是長長的嘆了口氣,抬頭看向皇帝:“崔相原本是不該死的,他這麼一死,會影響朝廷的聲譽…”

“朕也知道他不該死。”

皇帝陛下有些不悅,皺眉道:“但是不該死也死了,該處罰的朕也處罰了,總不能要朕下罪己詔罷?”

李煦微微搖頭,對著皇帝低頭道:“臣弟這一次離京,除卻衛公公的事情之外,還準備去一趟貝州,見一見清河崔氏的當家人。”

“清河,距離滄州實在是太近了。”

這位左衛大將軍面色凝重:“范陽那邊,可以輕鬆聯絡上清河崔氏。”

事實上,這些千年世家並不會輕易的去參與造反,也不會輕易下注,更不可能因為死了個家主,就把全家老小的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去跟康東平一起豎旗造反。

這些上千年的世家,自然有他們的一套生存邏輯,即便是王朝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不到塵埃落定的最後一刻,他們也不會輕易站隊。

林簡與李煦兩個人,擔心的也不是崔家人會跟著康東平一起豎旗,而是擔心他們會在背後……支援康東平。

所謂的背後支援,就是提供糧草,提供錢財,必要的時候甚至會派人提供“文化援助”,幫著反賊寫討伐檄文。

這些暗中的支援,再加上他們本身在仕林之中的影響力,就十分可怕了。

“既然老八你執意離京,朕……也就不攔著你了。”

皇帝緩緩點頭,開口道:“你心情不好,出去散散心也是好的。”

“你仍舊任左衛大將軍,等下朕會給兵部打招呼,讓你從左衛之中選一個校尉營帶在身邊。”

一個校尉營是二百人,有二百裝備精良的禁軍帶在身邊,只要不碰到邊軍的大股軍隊,在整個大周境內,可以說基本不可能有任何危險。

李煦恭敬點頭:“臣……多謝陛下。”

李煦跪地謝恩。

“見外了。”

皇帝授意把李煦扶了起來,笑著說道:“你我兄弟互相扶持十餘年,才有今日,沒有外人在場,用不著這樣見外。”

兄弟倆正在太極宮說話的時候,突然一個一身紅衣的太監,匆匆忙忙的闖了進來,他手捧文書,來到了皇帝面前,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這個太監聲音有些顫音。

“陛下,北疆急報!”

皇帝皺了皺眉頭,伸手接過這份從北疆六百里加急送到長安來的文書,展開看了一眼之後,便忍不住大皺眉頭。

一旁站著的李煦,看了看皇帝的表情,開口道:“陛下……出什麼事了?”

“咱們那個姑父,從朔方送來的信。”

皇帝緩緩吐出一口氣,把這份文書,遞在了李煦手裡。

世子殿下接了過來,簡單看了一遍之後,也忍不住皺了皺眉。

這份朔方來的急報,內容很簡單,大意就是突厥人這幾個月以來,越發不老實了,朔方附近的邊境線上,已經爆發了多次衝突。

除了突厥人不老實之外,剛剛興起的契丹部,則是更加猖獗,上個月已經派人入關劫掠財伍,雙方在邊境大打出手,最終是朔方軍與契丹人各有死傷。

總之一句話,北疆的情況很不好,甚至可以說……已經到了戰爭的邊緣!

李煦看完了手裡的文書之後,先是皺了皺眉頭,然後把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