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百七十九章 崔刺史的工作 (第1/2頁)

加入書籤

在朝廷壞訊息不斷的時候,青州突然送過來一個好訊息,皇帝陛下自然很是開心,也很是重視,當即就讓中書省擬了旨意,經政事堂和吏部的流程蓋章之後,交到了欽差手裡,讓欽差帶去青州。

此時,是永德三年的年尾。

也就是說,這位欽差大人註定要在路上過年了。

而就在永德三年年關的時候,林昭也堪堪趕回了青州城。

他是臘月十四離開的青州北上,也就是說,已經離開青州半個月有餘。

不管怎麼說,青州才是他現在的基本盤,因此必須要保證青州不能亂,因此他不能在滄州停留太久,怎麼樣也要回青州看一看。

這會兒,青州上下,都已經在準備過年了。

相比較長安百姓的人心惶惶,青州百姓反倒沒有那麼擔心,畢竟從叛軍起兵以來的這大半年時間以來,青州上下不僅沒有遭遇兵禍,反而比從前太平了不少。

而作為青州刺史的林昭,則是帶著幾十個親衛,悄悄的回到了刺史府裡。

此時還是傍晚,林昭回自己房間換了身乾淨衣裳之後,便來到了自己的書房。

書房裡,已經亮起了燈。

林昭推門走進去,只見一個一身青衣的姑娘,正坐在書房的主位上,手持硃筆,很是用心的在批閱這些青州的文書。

此時的“崔刺史”,在做了半個月刺史之後,對於這份工作已經可以說是駕輕就熟,正在批閱文書的她突然聽到房門被推開,被嚇了一跳,抬頭看到是林昭回來之後,她連忙放下了手中的硃筆,手足無措的站在原地。

她微微低下頭,臉色紅了起來。

“三…三郎,你回來啦。”

兩個人半個月前,也是在這間書房之中分別,臨別之前,崔芷晴讓林昭給她寫一首詩,當時林三郎枯坐在書房裡思忖許久,始終沒有在古詩裡尋到一首合適的。

因此…他便自己編了一首。

這首詩,以“家在越中江南地,二十餘年堪長成。”開頭,以“親恩師恩皆可報,最難消受美人恩。”結尾,統共四句五十六個字。

(中間兩句略去…)

因為身在其中,崔姑娘並沒有覺得這首詩與林昭之前詩文水平有多少出入,反倒被最後一句大為感動,因此半個月來兢兢業業的替林昭在青州上班。

更因為“最難消受美人恩”這一句,兩個人的關係已經從朦朧,變成了曖昧,此時再一次相見,崔姑娘難免又紅了臉。

林昭笑著點了點頭,邁步走到自己的書桌面前,伸頭看了看書桌上的文書,簡單翻了幾份之後,便開口稱讚道:“六娘不愧是崔相的孫女,處理起這些案牘,比我還要厲害一些。”

當官本就不是什麼難事,難的是如何當上官,崔姑娘本身又比較聰慧,半個月下來她已經成為了一個優秀的“崔刺史”。

聽到林昭的誇獎,崔姑娘臉上也露出笑意,她對林昭笑了笑,輕聲道:“三郎在北邊的事情,辦妥了未?”

“差不多了。”

提起北邊的事情,林昭也想起了滄州的事宜,從他給長安上書之後,裴儉便帶著青州軍開始征伐滄州其他的縣城,州城清池都被拿了下來,其他縣城更是不堪一擊,在林昭離開滄州之前,滄州境內的魯城,景城,東光,南皮等縣,已經統統落入青州軍的掌握之中。

唯一麻煩的是,裴儉帶過去的青州軍數量太少,一旦分兵在各個縣城,容易帶來一些風險,更重要的是,林昭手下沒有什麼能夠理政的人才,因此佔了這些地方之後,也只能用當地的官員治理,並不能直接掌控。

不過總的來說,整個滄州,已經落入了林昭的掌控之中。

當然了,這種掌控只是暫時的,現在林昭只在滄州活動,遠在河南府的康東平捏著鼻子或許就忍了,但是隻要林昭在范陽九州進一步活動,便很有可能引起范陽軍的反撲。

他必須抵擋住,最起碼抵擋住范陽軍第一波的攻勢,才有資格慢慢掌控已經拿到手的地盤。

“辦好了就好。”

或許是因為那首詩的原因,崔姑娘現在,明顯比從前活潑了不少,她笑意盈盈的對林昭說道:“這半個月,那個宋別駕,時不時的就要來這裡見你,我在這裡怕死了。”

“他估計已經心生懷疑了,還好三郎你今天回來了,不然明天過年,我估計就擋不住他了。”

“不用理他。”

提起宋巖,林昭面色平靜,淡淡的說道:“那些人的心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