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百六十二章 林刺史的計劃 (第1/2頁)

加入書籤

“亂世之中掌兵自然關鍵,只是…”

鄭涯低頭抿了口茶水,淡淡的說道:“只是只憑三郎手下的這一千五百人,恐怕也無有大用。”

林刺史微微搖頭,開口道:“兄長,我到青州以來,組建青州軍的用度,多半出自大通商號,這幾個月時間我也記下了大概的賬目,兄長那邊應該也有個估數。”

“這幾個月時間,只花在青州軍上的用度,便有五六萬貫錢了罷?”

鄭涯沒有否認,只是笑著說道:“那是因為三郎你要求太高,差不多是按著禁軍來弄這支團結兵了,如果是其他州團結兵的標準,你這一千五百人弄起來,一年花不了幾個錢。”

“但是普通的團結兵,基本上有等於無。”

林刺史壓低了聲音,開口道:“就算撇開朝廷的約束不提,青州可以繼續增兵,多的不說,青州軍只要人數上萬,一年半載的,大通商號咬咬牙或許也養得起,但是三年五年呢?大通商號有那麼多錢糧來養一支上萬人的軍隊麼?”

自然是不行的。

受制於商業條件,這個時代的商號或許可以發展到一個很大的地步,但是不會很強,也達不到後世那種資本巨頭的地步。

就拿大通商號來說,如果林昭有足夠的現錢,透過大通商號的渠道去買他想買的東西,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如果一味讓大通商號只出不進,那麼這個大周的商業巨頭,多半也支撐不了太久。

鄭涯低頭思索了一番,然後緩緩點頭,開口道:“三郎說的不錯,除非二叔的生意不做了,變賣所有的產業,不然商號裡的現錢,確實撐不了太久。”

說到這裡,他笑著看向林昭,問道:“那三郎的意思是?”

“且等一等。”

林刺史聲音低沉:“等朝廷那邊的局勢危險了,便自然會要求各地的地方軍勤王,到時候青州軍多半已經成軍,只要咱們出兵東進,這一路上…最不缺的就是人。”

在這種冷兵器時代,兵源問題從來都不是問題,有時候某些地方發生了起義造反,只要一擁而上殺了當地的縣官,再呼嘯著拿下十來個縣城,沿途抓壯丁,很快就可以弄出一支十幾萬的造反軍隊。

當然了,這種“臨時軍隊”戰鬥力很差就是了。

有時候,兩國交戰到了缺少兵力的時候,也會就地徵兵,隨意訓練上幾天就投入戰鬥。

而向林昭弄出來的這個,日日訓練,裝備又相對精良的青州軍,只要經歷幾場戰鬥,便可以訓練出一支精銳。

其實按照林昭的計劃。

如果康東平只是困住了長安而沒有能夠打進去,那麼他只要跟在李周王朝後面搖旗吶喊幾聲,按照范陽軍隊的德行,支撐不了兩三年他們自己也就亡了。

到時候林昭帶著青州軍,跟著朝廷軍隊後面幹一些收尾的活,便能夠立大功,屆時他朝中有個宰相叔叔,長安城裡也有不少熟人,混個一世富貴總不是問題。

假如…

假如康東平打進了長安城,那麼天下就真正進入了亂世,到時候林昭就只能以這支青州軍為基礎,擴張自己的勢力,不說能替朝廷戡亂致平,最起碼要在亂世之中擁有保全自己和身邊人的能力。

這兩個可能性不管是哪個,前提都是需要林昭把青州軍訓練成一支精銳,才有可能能夠完成他關於未來的構想。

當然了,林昭並沒有告訴鄭涯關於火藥的事情。

他從長安騙過來的李玄通,這會兒已經在一處隱秘的地方替他配置火藥,這玩意兒只要用的好了,將來便會成為青州軍的一大殺器。

就這樣,林刺史在自己的書房裡,跟鄭涯足足討論的大半個時辰,最後鄭大公子有些乏了,起身伸了個懶腰,打著哈欠說道:“罷了罷了,我今日來只是來替二叔來問一問,等會兒回去給他寫回信也好說話,我對這些東西是不太有興趣的。”

鄭大公子哈欠連連。

“我自己對這些東西,是不太有興趣的。”

說著,他用袖子擦了擦自己的眼睛,開口道:“既然二叔給三郎你也寫了信,那三郎有時間便給他回一封,免得他在長安擔心。”

“自然是要給他回信的。”

林昭輕聲道:“我在長安的家眷,還要二舅照看,長安城的局勢一旦不對,還要靠二舅把她們帶出長安城。”

想到這裡,林昭在心裡暗自皺眉。

假如長安城破城的話,他在長安城的親人在鄭通的幫助下多半都能離開長安,唯獨那個已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