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百一十章 人情與人心 (第1/2頁)

加入書籤

趙歇停下腳步,回頭看了看林昭,略微有些猶豫:“敢問公子,是什麼前程?”

林三郎看了看趙歇,開口道:“咱們到屋裡再說話。”

趙歇點了點頭,領著林昭重新回到伏牛山大寨裡,把林昭領到了一間客廳坐下,奉茶之後,他才對著林昭開口道:“眼下我父出門辦事去了,不在寨子裡,不能親自來見公子,還請公子見諒。”

林昭微微搖頭,笑著說道:“不礙事。”

早先與這兩兄弟的接觸之中,林昭便知道了一些趙家寨的情況,趙歇與趙籍兩兄弟都是趙家寨寨主的兒子,其中趙歇正是趙家家長的長子。

家長不在家,趙歇這個長子,便是這個寨子的家長。

兩個人敘舊一番之後,趙歇才捋了捋自己下頜的鬍鬚,看向林昭,緩緩問道:“公子方才說的前程,是……”

林昭放下手中的茶盞,看向趙歇,笑著說道:“可能趙大哥已經知道,我叔父在長安,已經拜相了。”

“這個我是知道。”

趙歇臉上露出笑容。

“元達公兩年前拜相,訊息傳到南陽之後,寨子上下都十分高興,父親本來想去長安向元達公祝賀,又擔心給元達公添麻煩,便沒有去。”

他看著林昭,語氣頗為感慨。

“當年元達公為奸人所害,被貶謫離京,咱們寨子上下人人擔心,如今朝廷換了天子,元達公總算是苦盡甘來了。”

底層的江湖中人,不明白也不想明白長安城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只知道,林簡在先帝朝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坎坷,而在本朝天子即位之後,便很快入政事堂拜相。

因此,在這些趙家寨的人看來,當今的天子自然是比先帝更有識人之明的。

長安城裡的局勢紛繁錯亂,即便是林昭這種身在長安的局中之人,也看不真切,更何況是趙歇這種遠在江湖的刀客?

不過能夠像他這樣簡簡單單的看事情也好,也不用那麼費心費力。

想到這裡,林昭放棄了桶趙歇解釋的念頭,對著這個江湖刀客笑了笑,開口道:“趙大哥,一個月前,我也受了朝廷詔命,如今我已經是青州刺史兼青州團練使了。”

林昭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面色平靜,但是語氣裡卻帶著滿滿的自信。

因為刺史這個官職,在長安城裡可能算不上什麼,甚至御史臺的七品御史,也可以指著他的鼻子破口大罵,但是刺史到了地方上……

就是天,百姓頭上的天!

大周的官制並沒有省一級,雖然分成十幾個道,但是道並不是一個行政單位,也沒有實權,因此州郡就是一級行政單位。

也就是說,林昭頭上,除卻長安城之外,再沒有別的上司了。

而且他又兼了青州的團練使,只要他能拿到自己該有的權力,一地軍政便盡在他的掌握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他想要帶幾個武官出來,再容易不過了。

而即便是六品七品的地方武官,對於趙家寨這種江湖山寨來說,也已經是一份大大的前程了。

聽到林昭這句話之後,趙歇也微微動容,他抬頭看了看年輕到極點的林昭,聲音中帶著一絲不確信:“公子你……今年還不曾弱冠罷?”

“已經二十了。”

林昭眯著眼睛,微笑道:“趙大哥如果不信,我可以拿吏部的文書和朝廷的聖旨給你看。”

趙歇問年紀,很明顯就是不確信林昭在這個年紀,就能做到一洲刺史的位置上。

趙歇連連擺手,搖頭道:“公子折煞小人了。”

他稱謂轉變的很是自然,身為江湖平民,面對朝廷牧守一方的刺史,自然應該自稱小人。

這種“人情世故”在少年人眼裡可能會有些不討喜,但卻是他們這些江湖人必備的技能,每個人都必須熟練掌握,熟練運用。

江湖裡到處都是人情,人情練達,才能走的通。

林昭敏銳的察覺到了他的稱謂變化,張口想說些什麼,隨即搖頭嘆了口氣。

“趙大哥,你們伏牛山趙家與我們越州林氏,淵源極深,前後有近二十個趙家兄弟因我越州林氏而死,這一份情分,我叔父一直記在心裡,我也一直記在心裡,整個越州林氏,都會記在心裡。”

“叔父如今身居中樞宰輔,離不開長安,前幾年我也在長安城裡任事,脫不開身,如今我出了長安城,手裡有了一些微末的權力,第一件事便是想到了趙大哥。”

林刺史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