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一十一章 強大的大通商號 (第1/2頁)

加入書籤

原本林昭原本並沒有想要動用鄭通這邊的人脈資源,主要是因為剛認識沒有多久,哪怕身上有血緣關係,就這樣上門找人辦事,未免有些莽撞。

但是皇帝突然罷朝,把朝政交給了政事堂以及東宮,就意味著長安城裡很快會迎來鉅變,這個時候沒有年的時間再讓林昭慢慢發育了。

他必須儘快強大起來。

政治上的強大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足夠有錢,雖然大通櫃坊已經足夠富有,但是這些錢畢竟是鄭家的,林昭的這三個舅舅每一個都有後代,即便兩家關係再親近,也不可能由他這麼個外甥,去大筆花銷鄭家的錢。

因此,他需要自己手裡擁有一筆資產,能夠讓他自由動用。

這一點,是林昭在越州的時候就想好的,早年他就準備透過三元書鋪來積累第一筆財富,有了一定的資本之後,然後再製作出一系列這個時代不存在的商品,從而在手中快速積累資金。

這樣一來,明面上的謝家會成為豪商巨賈,而謝家背後的林昭,也能夠用這筆錢讓自己在官場上一路暢通。

有了錢,才會好辦事。

林昭離開鄭家莊園的時候,已經是下午時分,他來的時候是一個人來,但是回長安的時候卻不是一個人回去,一個大概三十來歲的中年人,坐在林昭對面,臉上掛著很是和煦的笑容。

這個中年人姓程,名叫程乾,乃是大通商號諸多大掌櫃之中最年輕的一個。

大通商號已經建立十幾近二十年,建立了自己的晉升制度,除卻鄭家的幾個東家之外,每一個鋪面,櫃坊都有自己的掌櫃,而這些掌櫃上面,還會有一個大掌櫃,一般是負責某一個城市的全部業務。

當然了,因為長安城太大,大通商號在長安城裡有七八個大掌櫃,每個人負責十來個坊的大通商號業務,這位程掌櫃,並不負責某一個坊,而是負責東市。

東西二市,是長安城的貿易中心,大通商號在兩市之中都有不少生意,有櫃坊,有藥材鋪,還有自己的商隊,而大通櫃坊在東市的所有業務,都由這位程掌櫃負責。

接下來,這個程掌櫃將會全權負責鉛活字的事情,協助林昭……或者說協助三元書鋪,把這樁買賣做成,做大。

坐在馬車裡的時候,林昭向這位程掌櫃略微請教了一些關於大通櫃坊的業務範圍,程掌櫃很是實誠,幾乎知無不答。

問出來的內容,讓林昭為之咋舌。

大通商號在最初建號的時候,主要靠商隊買東賣西發家,後來生意做大了,又結識了其他不少商隊,因為大筆貨幣運送困難,交易極為不方便,有了不少閒錢的大通商號便開始出面給其他商隊作保,由他們來做這個交易的中間人。

久而久之,大通商號在這些行商之中口碑越來越好,大概在十年前開始,乾脆開始做起了櫃坊的生意,十年時間下來,已經做成了長安八大櫃坊之一。

因為生意規模越來越大,大通商號現在涉及的行業,除了櫃坊,行商,馬隊,還有糧食,布匹甚至木材之類,除了朝廷明確禁運兵器以及鹽鐵等等,大通商號幾乎都有涉及。

當然了,誰也不是萬能的,諸多領域之中,大通商號有的能夠做成,有的一樣賠錢。

不過不管怎麼樣,到了今天,這家商號的財富規模,已經到了極為驚人的地步。

就如林昭第一次見到鄭通的時候鄭通所說,大通商號的財富,比起林元達的岳丈,揚州富商周家來說,的確稱得上是“遠勝”。

聽到了程乾的介紹之後,林昭心中頗為震撼,感慨道:“如此規模,真是厲害。”

以大通商號的這種規模,放到後世即便不是首富,估計也能進前二十,而且因為社會價值觀不同,這種規模的財富,會取得極高的社會地位,而不是鄭通所說的“一介商賈”。

程掌櫃微微一笑,開口道:“只是一些上不得檯面的生意而已,背地裡不知道被多少人戳著脊樑罵奸商,脾氣差一些的還要罵幾聲娘,比起公子您這種讀書人,差得遠了。”

說到這裡,這位程掌櫃看向林昭,頗為羨慕:“十六歲的七品官,大週二百年裡也很是少見,將來公子一定前途無量,受萬人敬仰。”

這就是社會價值觀的不同,相比於財富來說,這個時代的人更崇尚功名爵祿,說的好聽一些,可以說是崇尚斯文。

兩個人說話的功夫,馬車已經進了長安城,很快就在長興坊門口停下,林昭率先跳下馬車,帶著這位程掌櫃一起進了長興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