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百七十八章 兩條路 (第1/2頁)

加入書籤

壽比贊,不止是這一次吐蕃使團的使者,還是吐蕃新任德邏贊普的老師,按照中原王朝的說法,就是“帝師”。

雖然吐蕃那邊沒有這個說法,但是作為新贊普的老師,這個壽比贊在吐蕃的地位不低,這一次出使大周,新贊普很是重視,便把他這個在吐蕃人稱智者的老師,指派為使者,代替他向周皇求親。

可如今,這位贊普的老師,死了。

聽到這句話,天子臉上並沒有太多表情,而是看了看還在殿中的太子殿下,繼續問道:“怎麼死的?”

“大概半個時辰之前,死在吐蕃使團的一個隨從手裡,這隨從殺了人之後,便隨即自盡……”

聽到這裡,老皇帝才微微皺了皺眉頭,低聲道:“乾淨利落,動手的人還真是神通廣大。”

說到這裡,天子看向坐在自己不遠處的太子殿下,面色平靜:“我兒方才聽到了?”

太子殿下這會兒臉色已經有些蒼白了,他緩緩低頭,聲音有些沙啞:“兒臣……聽到了。”

見太子這個表情,老皇帝眯了眯眼睛,臉上卻露出了些許笑意:“依我兒看,這件事是誰幹的?”

太子殿下低著頭,深呼吸了一口氣之後,緩緩開口:“回父皇,這件事兒臣還沒有任何證據,不敢妄加猜測,但按照常理推之,天下間最不願意看到我大周與吐蕃交好之人,便只有一個突厥了,至於北邊剛剛起勢的契丹諸部……”

“應該沒有本事往吐蕃使團裡安插人手。”

其實這裡,太子還漏了一個勢力沒有說,在背後動手的人,不一定是想要挑撥大周與吐蕃的關係,還有一種可能是,背後的兇手,不想看到東宮做成什麼事。

如果吐蕃這件事太子殿下漂漂亮亮的辦成了,那麼接下來太子儲君的身份,就更加不可動搖了,而如果在這個當口,吐蕃贊普的老師,突然暴斃在了長安城,吐蕃那邊多半會懷疑是周人下得手,到時候兩國會再一次交惡,在邊疆動兵也是未知之數。

而如果這件事,真的鬧到了大動干戈的地步,那麼朝野便會懷疑太子殿下以及東宮的辦事能力。

就連聖人,到時候恐怕也會惱火。

說到這裡,太子殿下的表情有些憤怒。

“兒臣為了保護這些吐蕃人,把東宮的衛率都派出了兩隊,這些人居住的會館裡,基本上任何人都見不到他們,不曾想……”

東宮儲君,有著自己的一套小朝廷,三師三少自然就不必多說了,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太子出行需要排場,也需要護衛,所以存在直屬太子統領的東宮六率。

分別是太子左右衛率,太子左右司御率,以及太子左右清道率。

這六率主要負責太子殿下的防務功勳,以及平日裡的儀仗,清道等等,加在一起恐怕有萬人以上。

當然了,六率也不是每天都跟在太子身邊,更不是全然聽太子殿下的命令,尋常時候,東宮也就只有一個軍府,千人左右,用來隨身衛護太子殿下。

當然了,東宮六率名義上歸屬太子管轄,但因為兵力太多,太子也只能調動其中很少一部分兵力,其他的或者掌於天子手中,或掌於重臣手中。

聖人對著衛忠招了招手,後者很快會意,走到皇帝面前把他扶了起來,老皇帝這會兒身形已經有些佝僂,他兩隻手都揣在寬大的袍服袖子裡,然踱步走到太子面前,靜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

“我兒覺得,出了這種情況,現在咱們應該如何做?”

太子殿下深呼吸了一口氣,恭謹低頭:“回父皇,兒臣以為現在應當派三法司控制住吐蕃使臣,然後讓禮部主客司會說吐蕃話的官員,與三法司相配合,徹查此事。”

他抬頭看向天子,聲音低沉:“此事徹查出一個結果之後,再由禮部起草文書,告知吐蕃贊普前因後果,這樣一來,兩國或可免去一場兵災。”

老皇帝靜靜的聽完自己兒子說的話之後,臉上還是沒有太多表情,只是緩緩搖了搖頭。

“畫蛇添足。”

“這個吐蕃使臣死在他們吐蕃人自己手裡,沒有人知道是不是這個新贊普派人殺的。”

他自己搬了把椅子,坐在太子面前,語氣平靜:“這個時候,如果派三法司去查,反倒會讓外人覺得咱們大周在掩飾什麼,覺得我李氏怕了他們吐蕃人。”

“朕教你應當如何做。”

這位執掌國家三十多年的老皇帝,面無表情:“眼下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裝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按照先前的約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