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六十五章 節度使與康貴妃 (第1/2頁)

加入書籤

好容易送走了韓參這個大麻煩,林昭才長鬆了一口氣,朝著自己的學舍走去。

很明顯,韓參是李煦或者直接是太子派來的,這種手段在權力場上雖然無可厚非,但是卻讓林昭頗為反感,到現在,他因為林簡而對東宮產生的些許好感,已經消耗的所剩無幾。

回到了自己的學舍之後,林昭先是整理了一番自己的床鋪,他猶豫了一下,坐到了自己的書桌旁邊,從袖子裡取出一張有些褶皺的白紙,鋪在了自己的書桌上,開始起草文章。

“昔藍田縣令韓公……”

寫明白事情前後因果之後,林昭又攤開那張皺巴巴的白紙,把韓參的那篇狀書謄抄了上去。

既然應承了下來,自然就要去做,不過這東西林昭會不會遞到宮裡去,眼下還是一個未知之數,只有三法司那邊斷定康東來無罪的時候,林昭才可能會出面當這個有些悲哀的英雄。

韓參的狀書只二百餘字,林昭寫的前文也只有百餘字,一篇文章加在一起只有四百字不到,林昭寫了小半個時辰才全部寫出來,寫出來之後他長出了一口氣,放下毛筆吹乾墨跡,正準備把這張紙收起來的時候,門口就傳來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三郎,三郎。”

是齊宣的聲音。

林昭連忙站了起來,把寫好的紙放在了自己枕頭下面,然後起身到了學舍門口,開啟了房門。

學舍門口,齊宣臉上帶著一些焦急,見林昭開門之後,他先是看了看林昭受傷的左手,長長的吐出了一口氣。

“方才聽他們說你回太學來了,我還不信,不成想你真的回來了。”

林昭對著齊宣微微欠身,笑著說道:“傷養的差不多了,就回來了,我準備參與明年的制科,年底要在國子監的考試之中取勝才成,自然要趕緊趕回太學來讀書。”

“你糊塗!”

齊宣拉著林昭的手走進了學舍,低聲道:“你今年才十四歲,什麼時候考進士不行?非得這個時候回太學來?如今康氏與東宮之爭正在關口上,你安心待在平康坊就是了,有大宗師在前面頂著,禍事怎麼也落不到你的頭上。”

林昭拉著齊宣坐了下來,微笑道:“七叔既然肯放我出來,說明我說服了他。”

“齊兄來的正好,我正好有一些事情,要問齊兄。”

齊大公子微微皺眉,問道:“什麼事情?”

“關於大周節度使的問題。”

林三郎低聲道:“我初到長安,對於朝廷上下都不怎麼了解,對於各地的節度使更是一無所知,聽聞齊大將軍乃是范陽節度使,我想向齊兄請教一下,各地的節度使大致是個什麼情況。”

“三郎問這個做什麼?”

齊宣有些奇怪的看了林昭一眼:“各地的節度使跟咱們又沒有什麼關係,那是聖人與政事堂宰相們要操心的事。”

“只是問一問。”

林昭低聲道:“多少得罪了康家,總不能對於節度使一無所知罷。”

“說的也是。”

齊宣點了點頭,低聲道:“到本朝,大周各地一共有十個節度使,分別是范陽,朔方,河東,河西,劍南等地……”

齊大公子的父親,就是十大節度使之一,他雖然是皇親,但是也算是半個將門,對各地的節度使知之甚詳,此時提起這些節度使,自然能夠娓娓道來。

大周開國初期,本來是沒有所謂節度使的。

但是開國二百年,國力總有衰弱的時候,到了百年前的時候,朝廷便開始由攻轉守,於是開始在邊境各州設立節度使,為了方便抵禦外敵,便讓節度使節制總管當地軍政,以統籌力量。

起先只有一兩個節度使,到後來就是五六個,七八個之多,起先朝廷國力強盛的時候,各地節度使自然是服服帖帖,一起拱衛朝廷,但是到了先帝朝,也就是靈帝時期,朝廷國力虛弱,各地自成小朝廷的節度使,已經漸有不臣之心。

本朝天子御極初期,大力整頓各地節度使,在最初的十多年裡,算是挽回了一些局面,但是隨著聖人的年紀越來越大,他也不得不開始依靠這些節度使的力量,來抵禦北邊的契丹匈奴之類。

不過到了因為有了前朝的前車之鑑,聖人對於節度使的人選是經過細細考量的,鑑於外人信不過,他便派了一些自己的“親戚”,出任各地的節度使。

比較典型的就是范陽節度使齊師道,乃是聖人的妹夫。

朔方節度使康東來,是聖人的小舅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