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百二十八章 天下新日 (第1/2頁)

加入書籤

弘道天子雖然手段不錯,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就完全掌握了長安禁軍,並且能夠直接控制住整個長安的局勢,但是……

他根基淺薄,是不爭的事實。

一個皇帝根基淺薄,最明智的法子就是縮起頭來當皇帝,當一個點頭靈就是,誰也不得罪,這樣才能夠把皇位坐的安穩。

但是…

弘道天子雖然前兩年表現的很是低調,幾乎完美的扮演了“點頭靈”的角色,但是自從有了孩子之後,他便漸漸開始攫取權力,想要把朝廷的權力都拿到自己手裡,做一個名符其實的天子。

於是乎,不可避免的會得罪很多人。

朝廷政局穩固,當然可以這麼做,只要有本事,把長安城裡的宰掉一半,他都可以繼續做他的皇帝,但是這一切都是沒有外部力量干涉的前提下。

假設…

假設河西節度使蕭承,打著恢復朝廷正朔的名義起兵,不要說河西軍打進長安,只要河西軍能夠打到關中門口,長安城裡的皇帝陛下,就要面臨巨大的壓力。

到時候,這種壓力不止會來自宗室,還會來自朝堂,來自勳貴,甚至來自於禁軍,來自於長安城裡的百姓們!

他父親不是皇帝,他祖父也不是皇帝,他在長安城裡沒有叔伯兄弟,只有他自己孤身一人,以及這三年來辛辛苦苦拉攏的一些新朝官員。

但是…這些官員未必就靠得住。

這其中的道理,在明顯不過了。

假如河西軍真的打到了關中城下,那麼大周很有可能會出現一個被官員們聯合起來廢掉的皇帝。

張英能想到這些事情,林昭自然不會想不到,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沉默了許久。

許久之後,他才緩緩說道:“依你看,河西軍蕭承會起兵的機率有多少?”

“王爺,蕭承收留中宗皇帝的孫子,衛王世子李兆,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張英緩緩說道:“假如,假如蕭承沒有起兵造反的心思,他根本不可能收留李兆,河西軍在康東平謀逆的時候,都沒有出兵勤王,可見這個蕭承萬事以利益為重,更不可能因為別的原因去收留李兆,從而得罪整個朝廷。”

“他願意這麼做,肯定是覺得有更大的利益可圖。”

“而更大的利益,當然是在關中了。”

說到這裡,張英深呼吸了一口氣,開口道:“根據屬下等人的推測,蕭承起兵的機率幾乎達到十成,區別只是起兵的時間長短而已。”

“而影響河西軍起兵時間,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朔方軍的態度。”

“朔方軍如果要為國守門,那麼河西軍應該會猶豫一段時間,如果朔方軍對河西軍視若無睹,甚至…甚至假如河西軍的隊伍,那麼…可能就是這幾個月時間,西北立刻就要大亂了。”

張英恭敬低頭:“不過咱們平盧軍在東北,西北的事情,其實是影響不到咱們的,問題是王爺您的態度,假如河西軍起兵,兵髮長安……”

“咱們平盧軍要如何抉擇…”

越王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微微皺眉。

他揮了揮手,開口道:“好了,事情我知道了,你去忙罷。”

張英恭敬低頭:“屬下告退。”

銅錢衛是情報組織,不是參謀機構,因此林昭只需要銅錢衛給他提供情報,並不會與銅錢衛商量策略。

張英離開之後,林昭一個人坐在書房裡,沉思了許久。

最終,他才沉聲開口:“趙成,去把我二舅請來。”

林昭的二舅鄭通,先前帶著林二孃一起回了滎陽,現在已經跟著林二孃一起回到了青州。

不過鄭家在青州另有宅邸,而且是佔地極大的大宅,距離越王府有一段距離,因此一直到半個時辰之後,鄭通才跟著趙成一起,來到了越王府的書房。

見到鄭通推開書房門進來,林昭立刻起身,對著鄭通拱手行禮:“舅父。”

鄭通微笑道:“咱們自己人,三郎不必這麼客氣。”

說著,他自己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開口道:“三郎找我這把老骨頭來,不知道有什麼事情?”

看得出來,鄭大官人心情不錯。

鄭溫的冤案被朝廷翻案,他們這些流亡在外的鄭家人,重新回到了陽光之下,並且重新回到了鄭家,再加上中宗皇帝的後嗣先後遭難,作為當年那場大案的直接受害人,鄭通當然開心。

林昭也坐了下來,他看向鄭通,開口道:“舅父與吐蕃有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