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百三十二章 齊家父子 (第1/2頁)

加入書籤

齊宣雖然是進士出身的文官,但是他實際上是將門之一,雖然沒有弟弟齊屏那樣精通弓馬,但是他的騎術,在當年長安城一眾世家公子之中,也是一流的。

現在他雖然已經三十多歲,但是馬上功夫依舊沒有丟下,接到皇帝的聖旨之後,他回家告別了妻子母親,第二天便帶著十幾個隨從,騎馬奔向靈州。

靈州在長安正西北方向,距離西安差不多一千二百里路,因為官道暢通,再加上齊宣等人一路換馬,每天能趕路四百多里,從長安出發之後的第三天,一眾人便來到了靈州。

到了靈州之後,齊宣直奔靈州朔方軍大營。

這個時候,齊師道也知道了大兒子要來,特意命令幼子齊屏,在大營門口等待,見到了兄長的馬匹之後,人高馬大的齊屏立刻上前,對著齊宣深深作揖。

“大兄。”

齊宣跳下馬匹,把齊屏扶了起來,伸手拍了拍齊屏的肩膀,嘆了口氣:“二郎,你又黑了一些。”

此時,兄弟倆已經差不多三年未曾見面了。

他們自小在一起長大,感情自然很深,此時久別重逢,兄弟倆的眼眶都有些發紅,齊屏低著頭,拭去眼角的淚水,拉著齊宣的手,開口道:“父親知道大兄要來,一早上就在大營裡等候了,我領大兄去見父親。”

齊宣點頭,在自己兄弟的接引下,很快來到了朔方軍的帥帳,在帥帳之中,見到了頭髮已經白了許多的齊師道,這位京兆尹立刻跪在地上,雙目含淚。

“孩兒叩見父親。”

齊師道也看向跪在地上,頭上也有了幾縷白頭髮的兒子,上前把兒子攙扶起來。

“好孩子,這些年辛苦你照顧你娘了。”

這麼些年,齊師道一直在外帶兵,尤其是范陽之亂後,齊家的老二齊屏,也跟在了他的身邊,留在了朔方軍中,也就是說,從范陽之亂開始,長安城齊家的大小事情,就基本上是齊宣在打理了。

更要緊的是,齊宣還在長安任京兆尹,大小事情繁雜,以至於現在的齊府君雖然才三十多歲,但是頭上已經有白髮了。

“孩兒分所當為。”

齊宣站了起來,看向齊師道,嘆了口氣:“父親,您年紀也大了,要不然就回長安去,軍中的事情,交給二郎打理,您也到了休養的時候了。”

“就算休養,為父也不會回長安,而是回青州。”

齊師道低眉道:“而現在的青州…”

齊師道是青州人。

林昭麾下的趙甫平,齊勝等人,都是齊師道的青州老鄉,其中齊勝還是齊師道的族侄。

作為一個青州人,齊師道在外打拼大半生,如果想要告老,自然是要歸還故里的,只可惜,他的故里現在已經被林昭發展成了大本營,一時半會,以他的身份,還真不方便回去。

父子倆敘了一番舊之後,齊師道這才看向自己的兒子,開口道:“宣兒你是京兆尹,長安城裡的許多事情都要你來操忙,你…你是如何離開長安的?”

齊宣嘆了口氣,從懷裡掏出那份天子文書,遞在了齊師道手裡,開口道:“父親,這是天子給您的詔書,天子說既是詔書,又是書信,請您老人家過目。”

本來,齊宣作為天使,也就是欽差,齊師道見了他,說不定都要下跪,尤其是宣旨的時候,更是要下跪迎接,但是畢竟是父子倆,這些過程也就省了。

齊師道接過這份文書,展開看了看,然後就遞迴了齊宣手裡,沉聲道:“這份詔書,宣兒你看過麼?”

齊府君搖頭:“給父親您的信,父親未看,兒子當然不敢看。”

“看看罷。”

齊宣點頭,上下認真看了一遍書信,然後合上這份文書,遞給了一旁的老二齊屏,然後看向老爹,開口道:“父親,聖人的意思是,讓您在朔方沿線,構築防線,準備防守西北叛軍的進攻…”

齊師道眯了眯眼睛,開口道:“朝廷不說,朔方軍也會去做這件事,蕭承這廝,年輕的時候,也是中宗朝的一員悍將,尤其是跟吐蕃人打仗的時候,著實立了不少功勞,現在年紀大越活越回去了,竟然開始與吐蕃人勾結了!”

“這種通敵賣國的國賊,為父是萬萬不能容忍的。”

說到這裡,齊師道看向齊宣,沉聲道:“只是構建防線,需要大量的錢糧,再加上我朔方軍兵力也未必夠,朔方軍可以替朝廷出生入死,朝廷那邊,不能只給一紙空文罷?”

“天子已經在跟戶部溝通,讓戶部籌措錢糧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