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七百五十一章 臣有冤屈!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一直到現在,長安城各衙門的編制,仍然沒有齊備。

比如說,戶部至今空懸尚書位置,禮部也只有一個郎中,缺了三個郎中的位置。

因此,這些長安官員站到太極宮裡之後,就可以看到,此時的大朝會,比起先帝朝的大朝會,多少有些顯得“人丁稀薄”。

而林昭進入大殿之後,先是在左右看了看。

他是文官進士出身,理論上來說應該站在左側,但是現在他又是節度使的武職,也應該站在武官的右側。

正在林昭猶豫不決的時候,太極宮裡的百官們,都已經按照各自的站位站好,其中王甫與齊師道,都站在右側第一排。

林昭不再猶豫,兩隻手攏在袖子裡,默默走向右側第一排空缺的那個位置上,站在了齊師道的右邊。

而在林昭的身後,站著新任禁軍大將軍李煦。

等三位節度使站定,御階上的周振,咳嗽了一聲,再一次高聲宣唱。

“肅靜。”

太極宮裡頓時寂靜無聲。

這個時候,兩個紫衣太監,攙扶著天子,來到了太極宮裡。

大太監深呼吸了一口氣,繼續說道:“聖人駕到。”

文武百官,頓時齊刷刷跪在地上,對著帝座上的天子,山呼萬歲。

天子在兩個宦官的攙扶下,終於坐在了帝座上,他環顧下首跪了一群的文武百官,最終把目光放在了左邊第一排三個節度使身上。

天子盯著他們看了許久,一直到旁邊的周振小聲咳嗽了一聲,皇帝陛下才如夢初醒,緩緩開口:“諸卿——平身罷。”

文武百官,挨個站了起來。

天子收回目光,掃視了百官一眼,然後緩緩說道:“今番,是康賊作逆以來,大周第一次大朝會,此次朝會之後,大周便恢復以往,一掃衰頹。”

說到這裡,天子頓了頓,又看向三個節度使,緩緩說道:“大周能夠再復乾坤社稷,除了天下百姓人心所向之外,就是三位節度使一路戡亂平叛,功莫大焉。”

三個人,立刻上前,再一次跪在地上,低頭致謝。

“臣等分所當為,不敢居功。”

“快起身罷。”

天子臉上擠出一個笑容,開口道:“若非三位愛卿,朕此時應該尚在西川,朕還有長安,以及關中父老,都應該謝過三位。”

說著,天子看向周振,開口道:“來,去給三位節度使搬一把椅子來,讓他們坐著與會。”

周振連忙點頭,不一會兒就辦了三把椅子過來,放在了三位節度使身後。

三個人對視了一眼,還是慢慢坐了下來。

這個時代的君臣規矩,更像是另一個世界的大唐,見皇帝不必時時刻刻跪著,也就大朝會的時候跪一跪,平日裡如果是政事堂的宰相找皇帝談事,大機率都是坐著跟皇帝說話。

除了宰相之外,一些年紀大的老臣上朝,皇帝也會給他們安排椅子,因此在大殿上坐下,並不是太過逾越規矩。

三個人都坐下之後,皇帝再一次看向文武百官,沉聲道:“諸位臣工,國朝至今二百餘年,除卻跟隨太祖皇帝開天闢地的幾位開國功臣之外,未有臣子立過如此大功。”

“賞功罰過,是我大週二百年來的規矩,三位節度使功莫大焉,諸卿以為當如何封賞?”

這句話,就是正兒八經的場面話了。

現在只要是在太極宮裡的人,所有人都知道,這三個節度使要受封王爵。

當然了,封異姓王是違祖制的事情,所以這件事,不應該由皇帝提出來,而是應該由臣子提出。

皇帝這句話一出,一個禮部的官員便出班奏陳,他跪在地上,對著皇帝叩首道:“陛下,三位節度使扶大廈之將傾,功勞甚重,臣以為應當加封郡王……”

這人出班之後,又有人出列,跪在地上。

“臣以為應當受封國公,世襲罔替!”

一時間,眾說紛紜。

但是沒有一個人提及親王爵。

皇帝陛下不置可否,最終把目光放在了曹松身上。

按照他們之前定下來的“劇本”,這個時候應當曹松站出來,力主封王。

因為誰站出來說這個話,都少不了會被天下讀書人謾罵,而皇帝剛好看曹松不太順眼,就把這個捱罵的活,丟到了他的頭上。

曹相站在原地,沉默許久,最終才默默嘆了口氣,出班跪在地上,對著天子叩首道:“陛下,老臣以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