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章 撿到鴨蛋 (第1/2頁)

加入書籤

白夏打著哈哈,“以前趕集的時候聽一個大山裡的大娘唱的,就學了來。”

祖孫幾個快速的在樹林子搜尋,有些蘑菇長的很大直接冒出了頭。

日落西山,林子裡的視線漸漸變暗,“奶奶,二妹小弟,咱得回去了,天黑了走山路危險。”錦澤說。

“好嘞,大哥。”白夏回應著,一邊抓了松毛蓋在蘑菇上面,背起揹簍,四人歡歡喜喜回家去。

白錦澤走在前面,十四歲的男孩身體顯瘦,大概一米五左右的身高,就算揹著重物腰板也挺的筆直,不時把擋在路中間的樹枝、石頭搬掉。一看就是十佳好少年。

說起來,好像自穿越後力氣似乎變大了,前世的自己十歲的時候可背不起這麼重的東西。

四人回到家中,把揹簍放在雜物間,白錦澤找了一張破席子放在陰涼處,再把蘑菇倒在席子上,白夏看著,心想自家哥哥真是一個細心的人。

方婆子給四人一人倒了一杯水,一杯水下肚,山泉水清冽甘甜,就像三伏天喝上一杯冰水,安逸。

四人坐在凳子上歇息,“下次可要記得帶水,今天都忘了,嗓子幹疼幹疼。”

“我先上田裡去看看,你們在家歇著。”方婆子拎了一個破箕出門,看樣子是要去打豬草。

幾人又歇了會,白錦澤說:“外面的天比山裡的天黑的晚,咱爺他們還得一會兒才回來,我去地裡幫幫忙。”

“大哥,我也和你一起去。”白錦誠說。

白夏看著兄弟兩個都想去田裡,起身拎著個竹籃子也跟著出門了。

錦澤心疼小錦誠今天跟著奔波,揹著他往地裡走,白家人力氣大,背個小孩子不在話下,更何況錦誠瘦弱,錦澤揹著他也不嫌累。

行山村前有一條河,據說是從大行山上流下的水和幾條小溪匯聚而成。

河面上有一座石橋,能容納兩架馬車同時走的寬度,聽說是鎮上的地主老爺出錢請人弄的。地主老爺在這邊有一片地,有了石橋以後更加方便拉糧食。

雖說地主老爺是為了自個兒,但是附近的村民也是受益者,大家感念地主老爺心善,還給橋取了個名字叫金橋,因為那位地主老爺姓金。

白家的田在河的南面,去地裡需要過橋,白夏站在橋上看,河兩岸長了很多的小竹子,河水不深,清澈見底,還能看見河底的石子泥沙。

遠處幾隻鴨子嘎嘎嘎的叫著,“哥,那幾只鴨子是誰家養的?”白夏指著遠處問錦澤。

錦澤順著白夏的手看過去,“那幾只是野鴨子,咱村沒人養鴨子。”

“哦,哥哥,我們去那邊蘆葦地看看吧,說不定能撿到鴨蛋。”白夏拉著錦澤衣襬晃了晃。

錦澤看著妹妹渴望的小眼神,只好帶著弟妹轉身往蘆葦叢走去。

“這附近有野鴨子,那肯定也有野鴨蛋,我們去蘆葦叢裡找找,若找到了鴨蛋,二姐就給我們小錦城蒸鴨蛋羹吃好不好呀。”白夏逗著錦誠。

“嗯嗯,好久都沒有吃過蛋蛋了。”白錦誠回憶起蛋羹的美味,又想嗦手指,被白夏眼疾手快的攔下了。

白夏看著心酸,白家本來也是有些家底的,白老頭年輕的時候賺下不少錢,奈何那十幾年的戰亂、天災,那時候物價飛漲,餓死了多少人,賣兒賣女的人家不知何幾,白老頭賺的錢也幾乎用完了,白老頭能保下全家一個不少,還又蓋了兩座青磚瓦房,真的是相當了不起。

大慶建國五年,也就這兩年老天開眼,日子好過起來,但是仍舊是吃不飽,更別說吃肉了。

雖說行山村背靠大山,各種野物都有,按白夏奶奶方婆子的話來說就是山裡的東西都成了精,人一靠近就不知道躲到哪旮瘩裡去了。

白夏穿到大慶兩個多月,也就剛來那會兒為了養病家裡殺了只雞,吃了兩天肉,後面的日子就是鹹菜、醃菜、野菜,嚶嚶嚶~肉食動物白夏表示我要吃肉肉。

白夏走到蘆葦叢裡,略站定望了望,往前走了五六步扒開蘆葦,豁然看見三個青白的鴨蛋,鴨蛋個頭不小,有小兒拳頭大小。

“哇,二姐好厲害,有蒸蛋吃咯。”白錦誠興奮極了,這一刻的二姐在他眼裡成了最厲害的人。

白錦澤也高興,“這麼大一片蘆葦叢,二妹你是怎麼找到的。”

白夏咧嘴笑,別問,問就是第六感。自從穿越後,不僅力氣變大了,五感也更加敏銳,第六感更是準。

一邊嚴肅道:“可能是我太想吃蛋了,老天爺賞給我的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