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14章 中元 (第1/2頁)

加入書籤

有了上一年的種植經驗,今年的西瓜堪稱大豐收。

每個西瓜都又大又圓,也有長得比較橢圓的西瓜,畝產足有萬斤。

驚呆了一眾人且不說,除了自家留著吃的西瓜,其餘的西瓜都被各路來的商人買走。

牛老闆財大氣粗,直接租了一條船,打算北上。

白夏一共種了十一畝地的西瓜,留了一畝地的西瓜送人或自家吃,其餘的全部賣掉。

今天夏天,光西瓜就賺了有五千多兩銀子。

白夏抱著錢匣子樂瘋了。

白夏也如牛老闆般財大氣粗,直接用福王府的船給京城的皇帝老爺送了兩百個西瓜,各家各府送些,還給遠在揚州府的白錦澤幾個送了一車西瓜。

剩下的都留做自家吃。

白老頭也買了五畝地種西瓜,就這一茬西瓜賺不老少,白老頭直接抽出二百兩銀票給白夏。

“夏啊,拿去買好吃的。”

白夏樂呵呵地收納了,“多謝爺爺。”

方婆子在一旁看得好笑,又有些感慨,“真是世事無常啊,兩年前,誰敢奢想家裡能過上這樣好的日子呢。”

“可不是,當初買個鋪子還是沾了金寶銀的光呢。”

為著那幾十兩銀子和張管家鬥智鬥勇。

“買鋪子?那時候咱家飯都吃不飽呢。”方婆子道。

說來,家裡好起來開始,還是從小夏生了那一次病好起來的。

“天龍山的大師傅說的沒錯,我孫女兒啊果真是個有福氣的,等下個月初一,我們去給天龍山添些香油錢。”

不知從何時開始,白老頭迷上了喝茶。

慢悠悠地喝了口茶,“你那早稻都收完了?今年的產量如何?”

“收上來了,還在曬,預估畝產一石多個二十來斤吧。”

一石為一百二十斤,以多二十斤來算,畝產大概有一百四十斤。

只要晚稻保持在一畝一石,就算是增產了。

白老頭想了片刻點頭道:“晚稻讓他們上點心,找可靠合適的人來幫忙種。”

這雙季稻若是成了,又是一門大功。

白老頭想著想著,心情大好。

白夏點頭,“咱家的地找的都是種地好手來種的,我觀察過了,人品也都可以。”

這時,家裡的丫鬟端了一個笸籮進來,“老夫人,都裁好了。”

方婆子揮揮手,“行,你下去做活吧。”

裡面放著裁好的大大小小的紙,還有一碗漿糊。

“阿奶,你要做什麼?”

“馬上七月半了,我要做些水燈。”

所謂水燈,以紙糊成各種形狀,比如宮殿形,中有蠟油點火,內裡放置一面彩色三角形小紙旗,號稱"普渡旗"。

旗上以毛筆寫上"慶贊中元"、"廣施盂蘭"、"敬奉陰光"、"冥輝普照"等"中元敬語"字樣。

並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好叫各路亡魂知曉是哪家點的燈。

俗語言,水燈漂浮愈遠,放水燈之人愈得庇佑。

七月半,又稱中元節。

這日,鬼門大開,眾鬼都要離開冥界,有主的鬼回家去,沒主的就遊蕩人間,徘徊在各處找東西吃,點水燈是為亡魂照回家之路。

白日裡,白老頭要帶著香燭元寶去祭祀祖先,晚上要在河裡放水燈,為先人引路回家。

白夏不會糊宮殿,她只會折元寶。

幾個人做著給祖先的元寶,引路燈,一邊說著話。

“阿奶,今年中元節那日多炸些油餅,我想吃酸菜的油餅,還有明筍肉餡兒的油餅。”

“唔,要放辣一些。”

方婆子笑呵呵地答應下來。

中元節這日,白老二白老三兩家人早早就來到了白家新宅。

白勇夫妻也從縣城回來了。

方婆子天未亮就起床炸油餅。

磨得細膩偏稀的米漿,放在一個圓形的鍋鏟上,用勺子舀一勺米漿在鍋鏟上攤勻,再添上一勺餡兒,最後在上一層米漿,然後放到油鍋裡炸。

待米漿炸至金黃色後可以撈出放在笊籬上瀝乾上面的油,

笊籬下放一個大碗,瀝下來的油流入大碗裡,並不會浪費。

“以往誰家有閒錢買這個油餅鍋鏟,一年只用這一次,都是五六家合夥出錢買。”

不買不行,中元節這日,必要油餅祭祀祖宗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