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8章 天龍山燒香 (第1/2頁)

加入書籤

白夏看著時間快到子時了,起身去廚房下餃子,白錦澤幫著燒火。

水餃煮出來剛好到子時,白勇又去放了一掛火鞭。

白銀萍叫醒幾個睡著的小傢伙們,睡眼惺忪的吃了幾口餃子又繼續睡了。

吃過餃子,各回各屋睡覺,“明天早上早一點起床,還要去天龍山呢。”

白夏自從來到古代,從來沒有熬夜到這麼晚才睡。

剛才玩麻將的興奮勁兒褪去,一沾床就睡著了。

白夏是被鞭炮聲驚醒的,白夏穿好衣服出來,大概是寅時中,夏氏和胡氏已經在廚房裡煮早飯。

白夏洗漱好,昨日裡放的火鞭殘渣還留在地上,紅通通的,甚為喜慶。

在現代的時候,風俗和這邊差不多,守完歲後家家戶戶放完鞭炮才睡。

後來到了城裡居住,城裡人多,一到大年三十晚上十一點多就開始放鞭炮,直接放到第二天七八點,一晚上基本就沒得覺睡。

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硝煙味兒,空氣中是幾天都散不去的白煙。

再後來,由於環境汙染嚴重,禁止煙花爆竹,三十晚上再也聽不見那擾人的鞭炮聲,而過年彷彿成了一個形式。

那濃厚的年味兒好像隨著煙花爆竹一起消散。

夏氏從廚房出來,“小夏,站在院子裡發什麼呆,怎麼還沒有換好衣服,一會兒去你二爺爺三爺爺家拜個年咱就得去天龍山了。”

“哦,我知道啦。”

白夏去換好衣服出來,人都到齊了,只見大家都換好了簇新的衣服。

白夏的衣服是白銀萍做的,白銀萍在縣城呆了一段時間,也知道最近流行的款式,給白夏幾個也做了那樣式的。

大過年的,白夏特意給自己整了個好看的髮型。

側邊麻花辮挽於腦後再扎兩個包包頭,再紮上兩朵周家送來的珠花,和一個小簪子,看上去特別俏麗。

一家人都看呆了,“乖乖,我孫女出落的標誌,比那些大戶人家的小姐也不差。”

方婆子拉著白夏轉圈圈,“平日裡你就是太懶了,這樣一打扮多漂亮啊。”

胡氏在一旁打趣道:“大哥大嫂可得睜大眼睛好好挑挑,咱家姑娘這麼好看,得找個俊的才能配上我們小夏。”

方婆子和雲氏很是贊同的點點頭。

白勇坐在那暗自嘀咕:“十三歲的小丫頭還沒長大呢,找什麼人家。”

白錦澤坐在白勇邊上,聽到他爹的聲音,心裡很是贊同。

妹妹還小呢,養到十八再說人家也不遲。

白夏很是平靜的站在一旁,彷彿她不是被討論的物件一般。

白老頭給幾個孫子孫女都發了紅包,白夏摸了一下,還不少。

按照習俗,大年初一的早上要吃素,桌上放了各色泡菜小碟,青蒜炒蕨菜,藠子炒松毛菇,青蒜炒明筍和青蒜炒豆腐。

白家人吃過飯後,幾個小輩去到白二爺白三爺和村長家裡拜年,得到了一口袋花生,白錦澤幾個還去給李先生拜了年,然後白家一家人並李家三口踏上了去天龍山上香的路。

天龍山背靠大行山,趕牛車不到一個時辰能到天龍山腳下。

一路上行人匆匆,有的趕牛車,更多的是走路,看著牛車驢車走過去好一陣羨慕。

天龍山背靠大行山,天龍山廟則矗立在山頂上,白夏從山腳瞭望,還能看見一座塔頂。

天龍山腳下設有車棚,有專門的小沙彌看管,給上幾文錢,領一個木製的小牌子,下山的時候憑木牌子來領車。

上山的路修了一條長長的石階,石階旁是一排翠綠的柏樹。

走到半山腰上,幾個小朋友都走不動了,李秋山夫妻倆常年不做活,一口氣爬這麼多的階梯也是累的氣喘吁吁。

山腰上搭了一個大亭子,裡面已經有幾個人在歇息。想來是寺廟也知道自家樓梯太長,特意為香客搭建以供休息。

好在出門的時候裝了幾個竹筒的水,用厚棉衣包著還溫溫熱,一行人喝了水,稍作休息這才起身繼續爬樓梯。

上到山頂,是一個大約籃球場大小的小廣場,廣場中央放著一個大香爐,此刻上面燃著滿滿的香。

香爐正對著的是寺廟大門,掛著紅底金字“天龍山廟”的門匾,幾個字寫的大氣磅礴,據說是前朝開國皇帝所書。

天龍山廟自建以來,就是皇家寺廟,歷經幾百年一直延續至今。

現如今雖不是皇家寺廟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